临床上最常见的与结核感染有关的眼病,是疱疹性角膜结膜炎(herpetic keratoconjunctivitis),它是对结核杆菌或其产物的过敏反应。多见于原发结核患儿,尤多见于5岁以下,有时作为原发感染的首发症状出现,常因此发现其他部位活动性结核的存在。此病多见于高度过敏反应的结核患儿。
(一)发病原因
疱疹性角膜结膜炎是对结核杆菌或其产物的过敏反应,多见于结核杆菌首次侵入机体所引起的原发结核患儿,结核杆菌有4型:人型,牛型,鸟型和鼠型,而对人体有致病力者为人型结核杆菌和牛型结核杆菌,我国小儿结核病大多数由人型结核菌所引起,结核杆菌的抵抗力较强,除有耐酸,耐碱,耐酒精的特性外,对于冷,热,干燥,光线以及化学物质等都有较强的耐受力,湿热对结核菌的杀菌力较强,在65℃ 30min,70℃ 10min,80℃ 5min即可杀死,干热杀菌力较差,干热100℃需20min以上才能杀死,因此干热杀菌,温度需高,时间需长,痰内的结核菌在直接太阳光下2h内被杀死,而紫外线仅需10min,相反在阴暗处可存活数月之久,痰液内的结核菌如用5%的石炭酸(苯酚)或20%漂白粉液消毒,则需24h方能生效。
(二)发病机制
疱疹性病变是由淋巴细胞,上皮样细胞及巨噬细胞所组成的结节,并无结核杆菌,有人发现过干酪化改变。
疱疹表现为细小灰白色或灰黄色的小结节,直径1~3mm,典型位置是在角膜缘,其周围的结膜呈扇形充血,疱疹亦可发生在角膜上邻近角膜与巩膜接连处,有时几个疱疹在两眼或一眼的不同部位同时或相继出现,可消失而不留痕迹,或表层脱落,形成溃疡后愈合,但疱疹发生在角膜上,则形成溃疡后,每留有瘢痕,当结膜单纯被侵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当角膜受侵时,可有轻度流泪,畏光疼痛及睑痉挛等,较严重时伴瘰疬性面容,此时有鼻黏膜肿胀糜烂,有脓性分泌物,嘴唇肿胀,皮肤湿疹样变化及颈淋巴结结核,当疱疹向角膜中心蔓延时,可后遗角膜瘢痕,甚至影响视力,此种类型目前已极少见,疱疹性眼炎具有高度的复发趋向,时好时坏,增加损害视力的机会。
临床表现特点加上有结核病接触史,血沉增快,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等可助诊断。
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结膜炎相鉴别,本症有典型的结膜疱疹和其他原发的活动性结核感染病灶易于鉴别。
治疗原则与方法同活动性肺结核。高度过敏患儿在化学治疗中疱疹仍经常反复出现时,加用激素可收到良好效果。对疱疹性角膜结膜炎,可局部滴可的松及抗生素制剂,并用阿托品散瞳。如有全身结核,应给予积极抗结核治疗,只有治愈结核才能防止眼病复发。
小儿疱疹性角膜结膜炎西医治疗
治疗原则与方法同活动性肺结核。高度过敏患儿在化学治疗中疱疹仍经常反复出现时,加用激素可收到良好效果。
对疱疹性角膜结膜炎,可局部滴可的松及抗生素制剂,并用阿托品散瞳。如有全身结核,应给予积极抗结核治疗,只有治愈结核才能防止眼病复发。
对少数严重原发型单纯疱疹,除给予积极的支持疗法与对症疗法外,可选用以下一些药物治疗,如阿糖胞苷、嗜酸性乳酸杆菌片、干扰素、胎盘或丙种免疫球蛋白制剂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及泛昔洛韦等被认为是目前抗HSV最有效的药物,对发病1周的早期原发型患者,治疗后可减轻全身症状,缩短病程,但不能防止复发。最近新的抗疱疹的药物如溴乙烯去氧尿苷、磷酰甲酸及异丙肌苷等均可试用。
局部疗法
忌用皮质类固醇软膏,因可抑制血清中干扰素,应以收敛、干燥和防止感染的药物为主,可外用2%硫酸锌溶液或1%醋酸铝溶液湿敷,氧化锌软膏、5%阿昔洛韦霜、3%酞丁胺霜外涂,继发感染时可用0.5%新霉素霜、莫匹罗星软膏等。对原发性齿龈口腔炎应保持口腔清洁,可用中药金银花、连翘煎水含漱,以减少继发感染,对疱疹性角膜炎可用0.1%~0.5%疱疹净溶液滴眼。对生殖器疱疹可用2%~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患部,然后涂以龙胆紫溶液,或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浸泡。
小儿疱疹性角膜结膜炎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