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血红蛋白M病

血红蛋白M病

概述

血红蛋白M病是由于珠蛋白链氨基酸组成改变导致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红蛋白M病患者的血呈深棕色,患者无先天性心脏病,但自幼发绀,此种发绀与自身劳累无关。

病因
病因:

本病因珠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故又名为“家族性紫绀症”,临床上所见均为杂合子状态。

(二)发病机制

血红蛋白传递氧依赖血红素中的铁处于还原状态(二价铁),当铁氧化为高铁状态(三价铁),血红蛋白即成为高铁血红蛋白而不能结合氧,在生理状态下,高铁血红蛋白仅占血红蛋白的0.01以下,当高铁血红蛋白含量>0.01时,出现发绀;>0.25时出现临床症状;>0.80时可导致死亡,本病的珠蛋白链氨基酸变异多发生在与血红素有关的位置上,例如与血红素邻近的组氨酸被酪氨酸替代,酪氨酸的羟基使铁稳定在三价状态,对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系统产生抵抗,结果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红蛋白M),除血红蛋白M外,临床上所见到的高铁血红蛋白引起的发绀还有两大类原因: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缺乏和药物,化学物质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发病机制与本病不同。

检查

主要表现为发绀,常见于呼吸道阻塞、重症肺炎、肺淤血、肺水肿、大量胸腔积液、自发性气胸等;还可见于体循环淤血、周围组织血流灌注不足、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如右心衰竭、重症休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寒冷刺激等。其他临床表现不明显。服用氧化剂类药物(如磺胺类)可使症状加重。

诊断

血红蛋白M病应与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相鉴别:

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是由于缺乏细胞色素b5还原酶(b5R)。b5R是一种黄素蛋白。有膜结合型及可溶性两种。两种b5R是同一基因的表达产物。该基因位于22号染色体,长度31kb。现已发现b5R至少有11种变异,此外还发现5种b5R变异,其电泳行为异常,但酶活性正常,属于酶的多态性。

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分为2型:

Ⅰ型:又称单纯红细胞型。患者自出生后即有发绀,血中MetHb含量占Hb总量的8%~50%。

Ⅱ型:又称全身型。全身各种细胞都缺乏b5R的活性,包括膜结合型及可溶性型,约占10%。此型b5R的异常与脂肪酸的破坏和延伸、胆固醇的合成及某些药物的代谢有关。

预防

血红蛋白M病西医治疗

(一)治疗   

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大多无需临床治疗。 

(二)预后   

预后良好,患者寿命不受影响。

血红蛋白M病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