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蜘蛛痣

蜘蛛痣

概述

蜘蛛痣(spider nevus)形态似蜘蛛 ,又称蜘蛛状毛细血管扩张症(spider telangiectasia),系一种常见的血管性损害。蜘蛛痣是肝功能衰竭的警示灯,因为蜘蛛痣常见于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蜘蛛痣大小不一,大者直径可达1.5cm,中央的痣体隆起皮面,玻片压诊可见搏动,肉眼可见痣体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呈放射状排列,好发于躯干以上部位,尤以面,颈和手部多见,亦可发生于外伤部位,常呈一侧性,单发,也可多发,多发者不论年龄大小应疑有肝病存在,于唇,鼻黏膜可发生类似损害,但缺乏明显的典型形态。

病因
激素因素(35%):

本病的发生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增高有关,其中生理性蜘蛛痣即正常人约占15%,患者多数为妊娠期妇女和肝病患者,妊娠期妇女约有2/3发生该损害。

肝脏疾病因素(45%):

肝脏是人体性激素代谢的调节和灭活器官,特别是由人体性器官分泌的雌激素,必须经过肝脏后才能使功能减弱或使活性消失。当肝脏发生病变时,对雌激素的灭活能力下降,结果造成雌激素在体内大量堆积,引起体内小动脉扩张。

发病机制:

肝病时由于雌激素在肝脏代谢障碍,使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而易引起蜘蛛痣,受损血管是小动脉,血液从蛛体流向周缘而后流入毛细血管网,而不是真性动静脉的吻合。

病理变化

a 病变中央为一条上行小动脉。

b 动脉上行至表皮下扩大成薄壁的壶腹,纤细的动脉分枝以此为中心向四周放射,再分为许多毛细血管。

c 动脉管壁为平滑肌,有时在内皮细胞和内弹力膜之间可含有红细胞。

检查

蜘蛛痣大小不一,大者直径可达1.5cm,中央的痣体隆起皮面,玻片压诊可见搏动,肉眼可见痣体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呈放射状排列,好发于躯干以上部位,尤以面,颈和胸部,偶见于手掌。亦可发生于外伤部位,常呈一侧性,单发,也可多发,多发者不论年龄大小应疑有肝病存在,于唇,鼻黏膜可发生类似损害,但缺乏明显的典型形态。

蜘蛛痣常见于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变,也见于妊娠期妇女及健康人。急性肝炎患者蜘蛛痣的发生率约1%左右,而慢性肝炎可达54%左右。蜘蛛痣的出现常和肝功能状态相平行,当肝功恶化时,蜘蛛痣可急剧增多;肝功好转后,此痣可由原因鲜红色变为棕黑色,继而消失。

临床特点

本病可自行发生,多见于妊娠妇女、肝硬化患者及甲状腺毒症等。发生于孕妇者,多于产后2个月内消退。可见于正常儿童,皮损多见于面部,尤其为眶下、颊部靠上部位及前胸部和手,皮损为一中央突起的红色点状丘疹,周围有红色小血管呈放射状分布,状如蜘蛛,透明玻片轻压有时可见搏动,皮疹中心施压力可见皮损消失,皮损常为单个,也可为多个,尤其在有肝损害时更多见。

诊断

根据损害中央有搏动性血管的典型形态,易于诊断。须与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鉴别,后者的毛细血管扩张呈斑状,点状或线状,无搏动现象,玻片压之完全变白。

预防

蜘蛛痣西医治疗

首先治疗原发疾病,例如肝脏疾病肝炎肝硬化等。如果不是由疾病引起,则采用下列方法治疗:

1.物理疗法 可应用高频电灼、透热法(diathermy)或二氧化碳激光、YAG-激光或微波治疗仪破坏中央血管,即可治愈。

2.手术治疗 对多次治疗仍复发者,可行局部切除术。 

3.如因肝硬化引起者,则应治疗相应疾病。 

蜘蛛痣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