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赤膜下垂

赤膜下垂

概述

赤膜下垂又名「垂帘障」,类似沙眼性角膜血管翳。本病多是椒疮(砂眼)失治或调治失宜,再加心,肺,肝诸经风热、内火,致瘀血凝滞所致。主要症状是整排的细小血管自白睛上方向下侵入黑睛,患者常有目痒 流泪,羞明畏光。重症可畏至瞳孔,翳膜菲薄。

 
病因
病因:

本病多是椒疮(砂眼)失治或调治失宜,再加心,肺,肝诸经风热、内火,致瘀血凝滞所致。

检查

1.多见于椒疮、粟疮重症。

2.赤脉自上而下伸向黑睛,并有菲薄翳膜遮掩黑睛,与正常黑睛形成明显分界,荧光素染色呈针尖样着色或见融合成半月状。  

3.睑内表面见椒疮累累成片。  

4.自觉眼内沙涩疼痛,畏光流泪,视力障碍。

诊断

偃月侵睛:以风轮上际发白,状若月牙,渐渐向下侵蚀为主要表现,无赤脉下垂,荧光素染色无着色,通常无自觉症状。

预防

赤膜下垂西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赤膜下垂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1.风轮风热证:睑内颗粒丛生,赤脉下垂,眼内沙涩刺痒,泪出眵稀,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疏风清热。  

2.风轮热毒证:黑睛上缘丝脉粗赤,尽头生翳,眼痛头痛,怕热羞明,热泪多眵,舌红苔黄,脉弦。清热解毒、退翳明日。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