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毒热侵肤

毒热侵肤

概述

本证多为皮肤科危笃重证,系由毒热亢盛,波及营血,激惹气血的沸腾,外达肤腠,内扰心、肺、胃诸脏腑,使之病势危急而复杂多变。西医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于青年女性。属自身免疫病。

病因

1.遗传因素 5%的病人有家族发病史。患者亲属中如同卵孪生DR2、DR3姐妹、母女等患本病的机会更多。晚近免疫遗传学研究证明,大多数病人与DR2或DR3相关。当C4a缺乏时SLE患病率增高。T细胞受体同SLE的易感性亦有关联。TNF-α低水平可能是狼疮性肾炎的遗传基础。

2.环境因素 本病常在下列因素作用下发病或者使病情恶化:

(1)病毒感染:许多事实提示本病可能与慢病毒(C型RNA病毒)感染有关。NZB/NEW F1小鼠组织中分离出C型RNA病毒,并在肾小球沉积物中查到抗C型病毒抗体。在人类发病中尚未证实与任何病原体有直接关系。病原体可能只是一种多克隆B 细胞刺激因素而促发了本病。

(2)日光及紫外线:25%~35%的SLE病人对日光过敏。大多学者认为本病与日光中的紫外线有关。紫外线的照射使皮肤的DNA转化为胸腺嘧啶二聚体提高了免疫原性,并使角质细胞产生白介素1,增强了免疫反应。

检查

周身皮肤呈现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红斑或瘀斑,指压退色或留有红色不散,偶尔发生深浅不一的溃烂;终期还会出现糠秕状或斑片状的鳞屑脱落;扪之红斑区域皮温灼热烘手;自觉刺痒不适;伴有壮热,口干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燥结,食少、烦躁不安,甚则昏谵。舌质红或绛红,苔少或薄黄且干,脉细数有力。

诊断

鉴别诊断 

疮毒,指出现红肿高起,局部疼痛,甚则化脓的疾病。小者称为疖,大者为痈,最大者为发。可发于肌表,也可以发于内脏。会引起脏腑肌肉溃烂流脓,伤筋坏腑的一类疾病。疔疮肿毒,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外科急、慢性感染所出现的炎症,如皮炎,蜂窝组织炎,腮腺炎、疱疹等。无名肿毒,骤然于体表局部发生红肿的一种证候,因无适当名称,故名。症状或 痛或痒,严重者赤肿硬,患部附近的淋巴结肿大。可因内有郁热,或感受外邪风毒而发。

预防

毒热侵肤西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毒热侵肤中医治疗 

治疗法则:凉血,清热,护心,解毒。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

(1)犀角地黄汤加减:生地12克、炒丹皮10克、水牛角15~30克(先煎30分钟)、绿豆衣30克、紫草10克、藏红花6克、赤芍l0克、草河车12克、连翘l0克、琥珀6克、银花l5克、玳瑁6克(先煎30分钟)。本方适用于毒热犯心的极盛阶段。  

(2)化斑汤加减:生石膏l5~30克、玄参10克、山药l5克、水牛角15~30克(先煎30分钟)、生地12克、红花6克、凌霄花10克、升麻6克、炒知母6克、炒黄连4.5克、莲子心10克、甘草6克。本方适用于阳明热亢化毒,毒侵肤表的阶段。  

(3)凉血消风散加减:生地10克、当归6克、荆芥6克、蝉衣6克、生石膏12克炒知母10克、苦参6克、鲜芦根30克、黄芩6克、桔梗6克、白茅根30克。本方适用于病邪犯肺,毒热不宣的时期。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00~250毫升,微温,分2~3次服用,每日1~2剂。  

2.加减变化:若壮热不退者基本方加羚羊角6克(镑细冲下)、银花、生地皆炒为炭;瘀斑不退者,加鬼箭羽10克;瘙痒颇重者,加防风10克、钩藤15克;皮肤干燥多屑者,加胡麻12克、何首乌15克;昏谵者,加服安宫牛黄丸。  

(二)外敷药物:本证候主要是毒热之邪侵犯脏腑,外达肤表,因而内服方药居其首位。外敷药物以性质温和、无刺激的粉剂外扑为上,少用软膏、糊膏之类。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