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比较常见的。
眩,视物黑暗不明、头觉昏乱;晕,感觉自身与周围景物旋转。
两者并见,统称眩晕。肝阳眩晕:眩晕伴面红目赤,口苦易怒,重者肢麻震颤,眩晕欲仆,头痛,语言不利,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脉弦数。
引起眩晕的原因有很多,不同的原因引起的眩晕也是有不同的症状。
因情志不舒,烦劳过度,肝阴暗耗,以致肝阳上僭引起的眩晕。
证见时时头晕头痛、睡眠不宁,容易激动,脉弦。治宜平肝潜阳,用天麻钩藤饮。肝阴偏虚者,心烦少寐,舌红少苔,宜滋养肝肾之阴,用二至丸、杞菊地黄丸。见于高血压等疾病。
这种病证多见头晕头痛,面红升火,口苦目赤,舌质红,脉弦数。
只要是因烦劳而头晕,头痛加剧。 肝阳眩晕:眩晕伴面红目赤,口苦易怒,重者肢麻震颤,眩晕欲仆,头痛,语言不利,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脉弦数。
看这种疾病还是中医比较在行。
中医认为,眩晕多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所为。
(1)肝阳上亢型(无风不作眩) 症状: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而头晕,头痛加剧,急噪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眩。症候分析:肝阳上亢,上冒清空,故头晕头痛。肝火扰动心神,故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晕,皆是肝阳上亢之症,如脉眩细数,则为肝肾阴虚内热之象。
(2)气血亏虚型:(无虚不作眩) 症状: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苍白,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神疲懒言,饮食减少,舌质淡,脉细弱。症候分析:气虚则为清阳不展,血虚则为脑失儒养,故头晕且遇劳加重。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血虚则面色苍白,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神不宁,故心悸少寐。气虚则神疲懒言,饮食减少。舌质淡,脉细弱,均是气血两虚之象。
肝火眩晕西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肝火眩晕中医治疗
1、针灸治疗:
治则: 平肝潜阳,滋水涵木。
处方: 风池、 肝俞、 肾俞 、行间、 侠溪。
方义: 肝胆两经同为风木所寄,取风池、侠溪、行间清泄肝胆上亢之阳,肝俞平肝潜阳,肾俞滋水涵木,是治本之法。
随证配穴: 耳鸣-翳风,头胀痛-太阳。
操作: 毫针刺,风池、肝俞、行间、侠溪泻法,肾俞补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min,10次为一疗程。
2、中药治疗
肝阳上亢:眩晕伴面红目赤,口苦易怒,重者肢麻震颤,眩晕欲仆,头痛,语言不利,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汤加减。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