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积滞

积滞

概述

积滞是指小儿乳食不节,停滞中脘,食积不化所致的一种脾胃病证。临床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腹部胀满,大便不调等为特征。本病属西医学慢性消化功能紊乱。

病因
饮食因素(75%):

小儿乳食不知自节,或喂养不当,乳食无度,或过食肥腻生冷不消化食物,皆可损伤脾胃。

胃肠功能不完善(25%):

小儿胃肠功能不完善,胃处于水平位,并且贲门口闭合不紧,容易导致积食,引起胃肠道不适。

胃主受纳,为水谷之海;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受伤,受纳运化失职,升降失调,乳食停滞,积而不消,乃成积滞。病后体虚,脾胃虚弱,也可导致乳食不化,夹滞成疾。 积滞与伤食、疳证关系密切。伤于乳食,日久不消,可变成积,积久不化,郁而生热,耗伤津液可转化成疳,故有“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之说。

检查

1、不思乳食,脘腹胀痛,呕吐物酸臭,大便易稀,味臭如败卵。

2、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有发热等症。   

3、有伤乳、伤食史。大便检查,有不消化食物残渣或脂肪球。

诊断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鉴别诊断 

1、乳食积滞症状:不思乳食,脘腹胀满,时有疼痛,暧腐吞酸,烦躁哭闹,夜卧不宁,手足心热,大使秽臭,青苔薄白腻,脉滑。证候分析:乳食停滞,脾胃受损,故不思乳食。中焦壅滞,则暧腐吞酸。积滞内阻,气机不利,故脘腹胀满、时有疼痛。积滞化热,内扰心脾坝烦躁哭闹,夜卧不宁。舌苔腻、脉滑,均为乳食阻滞之象。   

2、脾虚夹滞症状:面色苍黄,疲倦乏力,不思乳食,腹满喜按,大便溏薄,夜卧不安,舌质淡,苔白腻,脉细滑。证候分析:脾胃虚弱,故面黄乏力、不思乳食。脾虚运化失司,则腹满喜按、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腻,脉细滑,均为脾虚夹滞之象。

预防

积滞西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积滞中医治疗

乳食积滞治则:消食化积。

主方:消乳九加减。

加减:腹胀者,加木香、大腹皮心烦哭闹、手足心热,加胡黄连、茯神;腹胀满。

便秘结,加快实、生大黄(后下)。

主方分析:消乳丸为消导行气之剂。方中神曲、麦芽消食化积,香附、砂仁理气和中,陈皮健脾燥湿。

处方举例:

神曲、谷麦芽、香附、木香、机壳、砂仁、(后下)陈皮、山植、连翘、鸡内金、

2、脾虚夹滞治则:健脾消积。

主方:健脾丸加减。

加减:腹满胀,加大腹皮、积壳;舌厚白腻,加鸡内金、厚朴;呕吐,加半夏、生姜。

主方分析:健脾丸为健脾消积理气之剂。方中人参、白术补气健脾,陈皮、枳实行气和胃,神曲、山植、麦芽消食导滞。

处方举例:

党参、白术、茯苓、神曲、山楂、谷麦芽、陈皮、鸡内金、积壳、甘草。

由于积滞可因各种饮食所伤。伤于乳食,常用山植、麦芽;伤于面食,可用神曲、麦芽;伤于谷食,可用神曲、谷芽;伤于生冷瓜果,可用山枳、陈皮;伤于肉、蛋,可用鸡内金、山植。

【中成药】

1、小儿香橘丹每日3次,每1/2~1丸,开水送服。用于脾虚夹滞。

2、保和丸每日3次,每次1~3克,开水送服。用于乳食积滞。

【简便方】

1、焦山楂、谷麦芽、焦六曲、鸡内金,水煎服。用于乳食积滞。

2、白术,山药,青皮,神曲,水煎服。用于脾虚夹滞。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小儿推拿方:

补脾,清大肠,揉板门,掐四缝,逆八卦,推四横纹,清天河水,分腹阴阳,摩腹,揉中脘,揉足三里,捏脊。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