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概述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是一种病毒侵犯脊髓前角灰质,即运动神经中枢,遗留的晚期躯干及四肢畸形。脊髓灰质炎近年来由于重视预防使该病发生率明显降低,仅在农村偶有散在发病。

病因
病毒感染(30%):

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发病后病毒主要侵犯脊髓灰质运动神经,中心区神经细胞坏死,中心区周围炎性浸润、水肿,导致相应周围神经瘫痪。严重者,患儿死于急性期;较轻者,后遗躯干及肢体畸形,故称婴儿瘫后遗症。

检查

潜伏期为3~35天,一般为7~14天。临床上可分为无症状型、顿挫型、无瘫痪型及瘫痪型等四型。

1、无症状型(即隐性感染) :占全部感染者的90%~95%。感染后无症状出现,但从咽部和粪便中可分离出病毒,相隔2~4周的双份血清中可检出特异性中和抗体的4倍增长。

2、顿挫型: 约占全部感染者的4%~8%。临床上表现为发热、疲乏、头痛、嗜睡、咽痛、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而无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症状。

诊断

1、顿挫型: 应与流行性感冒和其他病毒所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相鉴别。可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结合实验室检查,特别是从咽部分离病毒的结果来进行鉴别。

2、无瘫痪型 :应与其他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EB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所致的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以及脑膜炎型钩端螺旋体病等相鉴别。

预防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西医治疗

1、卧床休息隔离,至少到起病后40天,避免劳累。肌痛处可局部湿热敷以减轻疼痛。瘫痪肢体应置于功能位置,以防止手、足下垂等畸形。注意营养及体液平衡,可口服大量维生素C及B族。发热高、中毒症状重的早期患者,可考虑肌注丙种球蛋白制剂,每日3~6ml,连续2~3天,重症患者可予强的松口服或氢化可的松静滴,一般用3~5日,继发感染时加用抗菌药物。

2、呼吸障碍的处理重症患者常出现呼吸障碍,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往往是引起死亡的主因。首先要分清呼吸障碍的原因,积极抢救。必须保持呼吸道畅通,对缺氧而烦躁不安者慎用镇静剂,以免加重呼吸及吞咽困难。及早采用抗菌药物,防止肺部继发感染,密切注意血气变化和电介质紊乱,随时予以纠正。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中医治疗

本病应及早治疗,一般在热退后有隔离的条件下方可进行推拿治疗;或病患后4~6周无传染的情况下进行推拿治疗。

1.治疗原则 温经通络,荣筋养肌,矫正畸形(以下肢为例介绍)。

2.常用穴位及部位 夹脊、环跳、委中、髀关、伏兔、血海、足三里、阳陵泉、承山、解溪、昆仑等穴,及整个肢体。

3.常用手法 指揉法、掌根按揉法、拿法、擦法、关节运动法等。

4.操作方法

(1)患儿取俯卧位,医生立于患侧,首先指揉患侧腰椎旁夹脊穴,最好有酸胀得气感,约2分钟,并循腰、臀、股后、小腿后至足跟腱部施掌根按揉法,上下往返,并结合穴位(环跳、承扶、委中、承山、昆仑等穴)进行点、按重刺激,约5~8分钟。若伴有马蹄下垂畸形者,跟腱是推拿治疗重点滁局部按揉外,可配合拿跟腱,和配合做踝关节过伸的被动运动。最后以擦法施予跟腱处以热力度。

(2)患儿取仰卧位,医生立于患侧,对股前、小腿前外侧肌群作重点治疗。祖国医学认为“治痿独取阳明”即以阳明经为主。取掌根按揉法施于股四头肌及胫前肌,上下往返,并配合指揉髀关、伏兔、血海、足三里、阳陵泉、绝骨、解溪诸穴,均以有得气感为佳。继而可做患肢的被动屈伸,髋关节、踝关节旋转等运动。拿股四头肌、拿胫前肌,以增强手法刺激力。

最后以擦法施予胫前肌、足背,以热为度。总共治疗约10分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