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噤口痢

噤口痢

概述

即中医称下痢不能进食,或呕不能食者,称为噤口痢。多由疫痢演变而成,或见於疫痢,湿热痢病程中的某一阶段,是痢疾比较严重的症候。多因湿热毒邪蕴结肠中,毒盛而伤害胃气,胃阴受劫;或因久病脾胃两伤,胃失和降,输化无力,气机相阻塞所致。临床特点,除饮食不思、呕恶不纳,饮入即呕外,兼有胸脘痞闷,舌红绛苔黄腻等症。

病因
病因:

日夜焦思,频动肝火,时当孟秋,心热贪凉,多食瓜果,致患下痢。

检查

一日夜下痢十五六次,多带鲜血,后重甚剧,腹偶觉疼即须入厕,便后移时疼始稍愈,病已五日,分毫不能进食,惟一日之间强饮米汤数口。其脉左部弦而硬,右部弦而浮,其搏五至,心中发热常觉恶心。

诊断

诊断 

此肝火炽盛,肝血虚损,又兼胃气挟热上逆,是以下痢甚剧,而又噤口不食也。当治以滋阴、清热、平肝、降胃之品。

鉴别诊断

在流行季节有痢疾接触史或有不洁饮食史,出现发热、黏胨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应考虑本病。在腹泻夏秋季节,有突发高热、惊厥、面色苍白、四肢末梢发冷、脉细数者应考虑中毒型菌痢。本病有呕吐、腹痛症状,但若病人出现严重呕吐、持久的剧烈腹痛,应首先排除其他肠内、外疾病,以防误诊。应注意与下列各种疾病相鉴别:

①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多发于2岁以下儿童,5-8个月发病率较高。粪便内可有黏液,有腥臭味,较为稀薄呈蛋花汤样,大便次数较多,容易引起脱水、酸中毒。镜检可有白细胞、脓细胞,通过粪便的细菌培养可以确诊。

②沙门氏菌肠炎常常以家庭或集体发作,呕吐多见,大便黏液多于脓,常呈绿色胶冻状。里急后重较为少见,粪便细菌培养可以确诊。

③病毒性腹泻多见于2岁之内儿童。起病急,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可有少量黏液,无腥臭味。粪便细菌培养阴性,做免疫电镜检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及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检测,以及病毒分离对诊断本病有帮助。

④阿米巴痢疾 南方多见,多发于年龄较大的儿童。起病较慢,大便次数较多,但无里急后重,大便有血和黏液,呈紫红色果酱样,新鲜大便黏液镜检可以找到阿米巴滋养体。

⑥出血性小肠炎发病急,有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大便呈血水便,晚期常常出现休克。粪便培养阴性,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本病。

⑥流行性乙型脑炎 其流行季节与中毒型痢疾相同。在中毒型痢疾缺乏肠道症状时,二者相似。脑脊液检查对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断有帮助;而温盐水灌肠,以灌出物镜检或培养,可以明确中毒型痢疾的诊断。

⑦霍乱与副霍乱于流行季节来自疫区,有食用水产品史,出现急性呕吐和腹泻、水量多,呈淘米水样,粪便的细菌培养可以帮助诊断。

⑧肠结核 可以出现脓血便,与菌痢类似,但其发病缓慢,有结核病史、可有午后低热及盗汗,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粪便培养有助于诊断。

预防

噤口痢西医治疗

(1)急性痢疾普通型的治疗

①常规疗法:患儿要卧床休息、隔离和采用消毒措施。饮食以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吐泻、腹胀重的患儿可短期禁食。

②抗生素疗法:可选用氟哌酸、庆大霉素、黄连素和复方新诺明等联合口服。疗程7-10天。

③吸附疗法:可给予思密达,其对细菌和毒素有强大的吸附作用,并可抑制细菌生长,还可与黏液蛋白结合并相互作用,加强肠道黏膜屏障作用。

④微生态疗法:可用含双歧杆菌制剂。它通过与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结合,起占位性保护作用,抑制细菌入侵,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⑤补液疗法:根据脱水情况决定补液方法和补液量。

(2)慢性痢疾的治疗

西医治疗

①抗生素疗法常用药物和剂量同急性菌痢的治疗,但疗程要长。可采用间歇疗法,用药7-10天,休息4天,再治疗4天,休息4天,再重复4天,总疗程3-4周。也可用黄连素或大蒜混合液灌肠治疗。但应注意长期使用抗生素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应在大便培养转阴、脓血便消失后即改用中药、维生素、微生态制剂和思密达等药物。

②饮食疗法:慢性菌痢除抗菌治疗外,还应注意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3)中毒型痢疾的治疗

①改善微循环:可利用阿托品类药物解除血管痉挛,防止休克。用多巴胺、酚妥拉明、异丙肾等扩张血管。用冬眠药物氯丙嗪抑制血管壁上受体,使微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且有镇静、降低基础代谢作用。用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消炎、减轻脑水肿、减轻中毒症状。

②扩容及纠酸:按输液速度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补液原则进行。

③呼吸衰竭: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呼吸兴奋剂,危重者给予气管插管或人工呼吸。

④减轻脑水肿:对脑型病例应及时使用脱水剂甘露醇,加地塞米松静脉推注或快速静脉滴注。

⑤控制感染:及时作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在药敏结果出来以前,一般首选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氟哌酸静脉给药,但因此类药可能会影响幼童骨骼发育,疗程不宜过长。一般为5-7天。还常用头孢菌素,如头孢哌酮、头孢氨噻肟控制感染。

⑥降温:可用莱比林、扑热息痛、萘普生等降温,也可冷盐水灌肠、物理降温。

⑦痢特灵即呋喃唑酮。该药对痢疾杆菌、沙门菌等均有抗菌作用,且不易产生耐药性,与其他细菌间也无交叉耐药性,口服后在肠道内浓度高。常用剂量成人每次为0.1~0.2克,每日口服3次。由于痢特灵的副作用较大,还容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因此现在较少应用。

⑧黄连素该药口服后吸收差,对痢疾杆菌作用强,故常用于菌痢的治疗。剂量为每次服用0.3克,每日3-4次。

⑨磺胺类该类药物口服较难吸收,故可用于抗肠道感染。目前临床上较常用的是复方磺胺甲基异嗯唑,剂量为每次2片,每日服2次。

噤口痢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