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臁疮

臁疮

概述

本病一般发生于小腿下1/3胫骨脊两旁(臁部)肌肤之间的慢性溃疡。明代《外科启玄》称之为裤口毒、裙边疮等。又因其患病后长年不敛,愈后每易复发而称老烂脚,即现代医学的小腿慢性溃疡。多因湿热下注,瘀血凝滞经络所致。局部常有破损或湿疹等病史。证见局部初起痒痛红肿,破流脓水,甚则腐烂,皮肉灰暗、久不收口。发生于小腿下部的慢性溃疡,为外科常见病。又名裙边疮、裤口毒,俗称老烂脚。其特点是疮面长久难以收口或虽已收口,但每因损伤而易复发。好发于长期从事站立工作或担负重物并伴有下肢静脉曲张者。此病经过治疗与适当休息常可治愈。为了防止复发,凡有下肢静脉曲张的应尽量争取手术,对合并骨髓炎者则需治疗骨髓炎,否则疮口不会愈合,少数臁疮经年累月不愈,以后疮面呈菜花状,可能发生癌变。

病因

致病菌为B溶血性链球菌,此外,皮损处常能培养出凝固酶阳性的葡萄球菌。本病常为继发感染所致,如虫咬皮炎、疥疮、轻微外伤、瘙痒性皮肤病,偶可继发于水痘、带状疱疹及牛痘等病毒感染后。卫生条件差、营养不良及慢性消耗性疾病为其诱因。

检查

多发于经久站立工作者,以及有下肢静脉曲张、血栓性静脉炎的患者。 好发于小腿下1/3,踝骨上9厘米的内、外臁部位。 初起时小腿内臁或外臁瘙痒,继而红漫肿,后则溃烂,滋水淋漓,日久不愈。疮口边缘增厚,形如缸口,疮面肉色灰白或秽暗,流出污浊臭秽脓水,疮口周围皮肤暗红或紫黑发亮。常并发湿疹,极少数有癌变。

诊断

诊断

本病多由经久站立或担物负重,以致下肢络脉失畅,局部气血郁滞,复因湿热下注,气血凝滞,腐烂皮肉而成。下肢皮肤受伤,虫咬以及湿疹等,常为诱发因素。其特点是溃疡经久难以收口,或虽经收口,每易因损伤而复发。本病初起以脾胃湿热表现为主。脾主四肢、肌肉,脾胃湿热下注,经络阻滞,气血凝涩,则局部?红漫肿;热微则痒,热盛则痛,湿盛则肉烂,热盛则肉腐,湿热蕴蒸则痒痛腐烂俱见。湿为阴邪,缠绵胶着,故滋水淋漓,疮腐不鲜。本病病程缠绵,经久难愈,日久气血被耗,脾胃虚弱,则以气血两虚表现为主。气血亏耗,正气不充,滋养乏源,则疮口下陷。气血虚弱,毒滞难化,则疮周皮色紫暗,疮面肉色秽暗,脓水腥臭,并伴神疲体倦,面色失华等脾虚气血虚弱症状。本病以清热利湿,调理气血为基本治疗原则。

预防

臁疮西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臁疮中医治疗

治宜清热利湿,和营解毒。用萆?化毒汤;久不愈者,宜补养气血,和营解毒。宜用十全大补汤加减,外用提脓拔毒化腐生肌之药膏外敷。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