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瘰疬

瘰疬

概述

瘰疬又称老鼠疮,生于颈部的一种感染性外科疾病。在颈部皮肉间可扪及大小不等的核块,互相串连,其中小者称瘰,大者称疬,统称瘰疬,俗称疬子颈。多见于青少年,多由结核杆菌引起,好发于颈部、耳后,也有的缠绕颈项,延及锁骨上窝、胸部和腋下。多数即现代医学的淋巴结核,是由于结核杆菌侵入颈部所引起的特异性感染,严重时可溃破流脓。该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后可有全身症状如疲乏、食欲不振、消瘦、低热等,还有病变器官的局部症状。少数为淋巴瘤或转移性恶性肿瘤。

病因
肺肾阴虚(25%):

病人原有肺肾阴虚,阴虚则火旺,热灼津液为痰,痰火互相凝结成核而生瘰疬。至病之后期,热胜肉腐成脓,脓乃气血所化,长期脓水淋漓,势必耗伤气血,因此瘰疬后期,有些病人虚损证候明显。

结核菌感染(40%):

结核杆菌可通过淋巴或血行途径感染颈部淋巴结,鼻咽部、口腔、喉部结核多通过粘膜下淋巴回流感染到淋巴结,肺部结核则可通过血行或淋巴途径感染淋巴结。

肝气郁结(25%):

瘰疬的发生可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脾的运化功能(主要指消化、吸收功能),使痰热内生,于颈项结成核块。

少数为血液病(恶性淋巴瘤)或其他原发肿瘤转移而成,如胃癌转移至锁骨下淋巴结。

检查

①初期:颈部核块如黄豆大小,一个或数个,可同时出现或相继发生,皮色不变,质稍硬,表面光滑,不热不痛,推之能活动。

②中期:核块渐增大,与表皮粘连,有时数个核块互相融合成大的肿块,推之不能活动,疼痛:当进一步化脓时,则表面皮肤转成暗红色,微热,按之有轻微波动感。

③后期:已化脓的肿块经切开或自行破溃后,流出清稀脓水,夹有败絮状物质,疮口呈潜行性管腔(表面皮肤较薄,皮下有向周围延伸的空腔),疮口肉色灰白,四周皮肤紫黯,并可以形成窦道:如果脓水转稠,肉芽变成鲜红色,表示即将愈合:按照局部病变可分为3期,但实际上有些患者可能同时兼见两个或者三个阶段的病变。

如为恶性,则移动性差,融合更大。

诊断

诊断  

颈部淋巴结核多感觉颈部有肿胀感,疼痛和局部发红等。在临床上可以结合视诊、触诊、结素反应和临床经过等,将其分为以下4型:  

1、结节型:起病缓慢,首发局部多为淋巴结无痛性肿大,初如蚕豆大小,质地较硬,散在而活动,可有轻压痛,无粘连。随着病情进展,淋巴结核体积增大,活动度逐渐减少,粘连成串。此状态可维持数月无明显变化。  

2、浸润型:肿大淋巴结融合成团块,有明显的淋巴结周围炎,与周围组织、皮肤粘连,中心部软化即出现干酪坏死,移动受限,疼痛与压痛均增强。  

3、脓肿型:肿大淋巴结中心软化,逐渐扩大或突然增大,有波动感而形成脓疡。若继发感染,则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  

4、溃疡型:脓肿波动变为表浅,极易破溃,流出稀薄的干酪样脓液,创口经久不愈,形成窦道或溃疡。

确诊需要有病原学检查依据或病理检查依据。

淋巴瘤需要免疫学依据,转移性癌肿则需要找到原发病灶才行。

预防

瘰疬西医治疗

结核性则最重要的是规范抗结核治疗,淋巴瘤需要规范化疗,转移性癌肿则主要针对原发肿瘤。

瘰疬中医治疗

不管是结核性、淋巴瘤还是转移性癌肿,都可以辅以中医中药调理,可以改善自觉症状和生活满意程度。

初期宜疏肝解郁,软坚化痰,用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或服消瘰丸。后期以滋补肝肾为主,用六味地黄丸加沙参、麦冬等。如属风热结毒,应以祛风清热为主,佐以软坚散结。服防风消毒饮。未溃者外用阳和解凝膏。已溃者可外用丹药或生肌散。如有空腔或窦道者,可用千金散药线以祛腐生肌,亦可手术将坏死部位切除。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