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皮痹

皮痹

概述

痹病,亦名痹症,由于人体中气血亏损,脾肾阳虚,腠理疏豁,正气不能护卫,风、寒、湿三气乘虚错杂侵入,使人体经络壅阻,以致营卫不和,痹寒不通气血凝滞,遂发生痹症。西医称之为硬皮病。属结蹄组织病,病因不明。有人认为系感染诱发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女性多见,女与男之比为3:1.可分局限性及系统性两种。

病因

皮痹的病因,是素体阳气虚衰,及风寒外邪入侵。

检查

局限性:片状损害,为大小不一,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淡红色或紫红色斑块。初起浮肿发亮,经数周后,皮损逐渐扩大而硬化,颜色变淡而呈淡黄色或象牙色,周围绕以淡紫色或紫红色晕环,表面干燥平滑,有时伴有毛细血管扩张。

系统性:皮损常先发生于四肢远端和面部,重的可累及全身皮肤。根据皮损变化不同可分为三期:浮肿期,硬化期,萎缩期。

诊断

皮痹治疗的诊断要点

局部或全身皮肤顽硬光亮,无汗,毛发脱落。病情迁延日久,除上述皮肤症状外,可兼见痹入五脏的各种表现。

皮痹治疗的辨证分析

皮痹的病因,是素体阳气虚衰,及风寒外邪入侵。主要病理过程是寒邪凝结腠理;局部或全身皮肤增厚硬化,日久变薄,是其主要见证。初起,外邪痹阻络脉,病位在表;继则外邪传里,使之阳气亏耗,阴寒内凝,这时出现内脏病变,皮肤顽厚面积较大,好发于手足,甚则遍及全身。

鉴别诊断

(一)局限性硬皮病需与下列诸病鉴别:

1.斑萎缩 早期损害为大小不一,呈皮色或青白色,微凹或隆起,表面起皱,触之不硬。 

2.萎缩性硬化性苔藓 皮损为淡紫色发亮的扁平丘疹,大小不一,常聚集分布,但不互相融合,表面有毛囊角质栓,有时发生水疱,逐渐出现皮肤萎缩。

(二)系统性硬化症需与下列诸病鉴别:

1.成人硬肿病:皮损多从头颈开始向肩背部发展,真皮深层肿胀和僵硬。局部无色素沉着,亦无萎缩及毛发脱落表现,有自愈倾向。 

2.混合结缔组织病:患者具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或多发性肌炎等病的混合表现,包括雷诺氏现象,面、手非凹陷性浮肿,手指呈腊肠状肿胀,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消瘦,关节酸痛,非破坏性多关节炎,肌无力或肌痛等症状。浸出性核抗原(ENA)和RNP的抗体均可呈高滴度阳性反应。

3.化学物、毒物所致硬皮病样综合征 接触聚氯乙烯、苯等化学物,以及食用毒性油或某些药物和接受硅胶乳房隆起术的人可以出现硬皮以及硬皮病的某些其他症状。但这些人临床无典型的硬皮病表现,血清中无特异的自身抗体,停止接触,症状可渐消失,易与硬皮病鉴别。

预防

皮痹西医治疗

硬皮病的西医治疗效果欠佳,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好。

心痛定,10mg 日三次,用于雷诺征明显者。

秋水仙碱,0.5mg 日三次。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

急性期口服泼尼松,10~15mg/日。

皮痹中医治疗

本病治疗以温通为主要原则。气血痹阻者,以通为主,以温为佐;肾阳衰微者,则以温为主,以通为佐。现代研究证明,活血化瘀药物对本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可酌情使用。

气血痹阻型 

【证见】 局部皮肤硬化,表面光滑发紧,不易捏起,常有肤色变深或变浅,呈黄白色,以致肌肤甲错。舌质淡苔白腻,脉细滑或沉迟。

【治法】 祛风湿,散寒邪,通阻滞,益气血。

【方药】

1.主方独活寄生汤(孙思邈《千金方》)加减

处方:独活12克。防风10克。秦艽15克.桂枝12克.细辛5克。党参18克。茯苓、熟地黄15克,当归、白芍各12克,桑寄生20克,杜仲、牛膝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皮肤明显变硬或变薄者,可加乌梢蛇12克,金蝎5克,地龙10克,土鳖虫6克。肤色变深或肌肤甲错,皮肤粗糙者,加丹参30克,赤芍12克,桃仁10克,穿山甲20克,水蛭6克。皮肤顽厚如木板状者,除加强活血化瘀外,可加海藻、昆布各12克,牡蛎、鳖甲各20克,夏枯草、浙贝母各12克。

2.单方验方丹参鸡藤汤(田凤鸣等《中国奇方全书》)

处方:丹参、鸡血藤各40克,郁金15克,延胡索、当归、牛膝各12克。水煎服。 

肾阳衰微型 

【证见】 初起皮肤顽硬而肿,继而变薄,光亮如腊,好发肢端,甚至泛发全身;四肢厥冷,手足青紫;关节酸痛,活动不利;自觉疲乏无力,畏寒;胸满气急,吞咽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脉沉伏或沉紧。 

【治法】 温补肾阳,散寒通滞。 

【方药】

1.主方阳和汤(王维德《外科全生集》)加减

处方:鹿角胶12克,肉桂6克,姜炭10克,熟地黄20克,白芥子12克,麻黄10克,肉苁蓉、淫羊藿、琐阳、巴戟天各15克,当归lO克,全蝎6克,地龙9克,鳖甲3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金匮肾气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温阳消痹汤(李宝顺等《名医名方选》)

处方:党参、黄芪、熟地黄、何首乌、鸡血藤各30克,丹参、鹿角胶各15克,桂枝、赤芍、红花、陈皮、香附、甘草各10克,附子、肉桂各5克。水煎服。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