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劳是五劳之一。由于先天禀赋不足,饥饱失调,或忧思伤脾引起的,造成脾脏气、血、阴、阳的不足而出现的一切劳损病症。
由于饥饱失调,或忧思伤脾所致。脾劳之证,食不化,心腹痞满,呕吐吞酸,面色痿黄。甚者心腹常痛,大便泄利,手足 逆冷,骨节酸疼,日渐消瘦,由脾胃久积风冷之气所致,亦名冷劳。
主要症状有肌肉消瘦,四肢倦怠,食欲减少,食则胀满,大便溏泄等。若脾失健运,生血物质缺乏,则血液亏虚,出现头晕眼花,面、唇、舌、爪甲淡白等血虚征象。脾运化功能正常才能为气、血、津液等提供足够的养料,才能使全身脏腑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反之,若脾失健运,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便因之而失常,就会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以至倦怠、消瘦和气血不足等病理变化。
鉴别诊断
1、心劳:由于耗损心血所致。主要症状有心烦失眠,心悸易惊。
2、肝劳:由於精神刺激,损伤肝气所致。主要症状有视物不明,两胁引胸而痛,筋脉弛缓,活动困难。
3、肺劳:肺脏虚损所致。症见咽喉干痛,声音嘶哑,鼻不闻香臭,面肿,胸闷气短,咳嗽吐血,饮食减少,消瘦乏力,发热等。
4、肾劳:由于性欲过度损伤肾气所致。主要症状有遗精、盗汗、骨蒸潮热、甚则腰痛如折、下肢痿弱不能久立等。
脾劳西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脾劳中医治疗
《外台秘要·脾劳》:“脾劳热,身体,眼目,口唇悉痿黄,舌本强直,不能得咽唾,生地黄煎,脾劳虚损,消瘦,四肢不举,毛悴色夭,牛髓补虚寒丸。”陈无择以“茱萸膏治脾劳虚寒,气胀、咽满、食不下通,噫宿食臭”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劳证治》。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