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热痹

热痹

概述

热痹是一种具有热象的痹证,凡是具有全身发热,关节肌肉灼热、疼痛、红肿等症候者统称为热痹。脏府移热,复遇外邪,客搏经络,留而不行,阳遭其阴,故(疒?)痹?然而闷,肌肉热极,体上如鼠走之状,唇口反裂,皮肤色变。并可见关节红肿热痛,发热,烦闷,口渴等症。

病因
环境因素(80%)

热痹的产生,多因直接感受火热之邪,或风寒湿邪郁久化热而成,亦可由脏腑功能失调,如阳热体质,或阴血亏耗而致。本病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病性为实证、热证,或虚实挟杂,其病机始终以热邪的病理变化为核心,但由于风寒湿邪入侵可转化为热痹,因此热痹也出现寒热错杂、阴阳交混的复杂临床表现。

检查

热痹系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蕴热,或阴虚阳亢之体,感受外邪侵袭,邪气入里化热,流注经络关节;或风寒湿邪日久缠绵不愈,邪留经脉,部丽化热,气血痹阻,凡是以全身发热,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不能屈伸,得冷则舒为特点的病证。可涉及一个或多个关节。热邪致痹可单一出现,或热与湿相结,湿热闭阻,表现为关节或肌肉红肿热痛,屈伸不利,步履艰难,可反复发作。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多,女性多于男性,好发部位为膝关节、踝关节、趾(指)掌关节等。

本病可见于西医学所指湿热、感染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久治不愈者、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当上述疾病某阶段表现为热痹时,均可依热痹辨证论治。

诊断

诊断

从现代医学看,热痹可以见于急性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痛风、骨关节炎等疾病。热痹的证候一般都有体温偏高,关节或肌肉灼热、肿胀、疼痛,或有搏动性跳痛;累及一个或多个关节,活动不便,肿胀;关节或肌肉压痛明显,按之灼热,或局部皮肤发红,舌质红、苔黄,脉象细数或滑数。

预防

热痹西医治疗

治疗目的应包括下列4方面:

①清除链球菌感染病灶。

②早期观察心脏炎是否存在并加以处理。

③控制充血性心力衰竭。

④缓解关节及其他症状。

由于临床病型的多样化,病情的严重程度有较大的差异,故在治疗上应实行个别化处理。

抗生素的应用

目的是消除链球菌感染,治疗咽部炎症及扁桃体炎。迄今为止,青霉素仍然是最有效的链球菌杀菌剂。常用剂量为80~160万U/d,分2次肌内注射,疗程为10~14天。以后用苄星青霉素(长效青霉素)120万U/月,肌注。多数能控制咽喉部感染。但亦有少数患者,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反复发作,以致成为慢性或迁延型风湿热,对此可采取下列措施:

①缩短苄星青霉素的注射间隔为1~3周1次,至上呼吸道感染较稳定地控制后,维持3~4周间隔的预防性治疗。

②加用口服抗生素如红霉素、林可霉素、罗红霉素或头孢类药物。

其他治疗:非甾体类的消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热痹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