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耳源性脑脓肿

耳源性脑脓肿

概述

耳源性脑脓肿系指中耳感染侵入颅内引起的脑脓肿,是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严重并发症,重者危及生命;多并发于胆脂瘤型中耳炎。脓肿多位于颞叶,小脑次之,位于其他各叶者以及多发性脓肿甚少。耳源性脑脓肿为各种颅内并发症之较多见和最严重者,临床特点主要是在中耳炎基础上出现发热,头痛,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神经系统的某些定位症状,脑CT扫描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病预后差,早期及适当的治疗常能降低死亡率。

病因

脑脓肿的形成一般可分为3个阶段:

(一)局限性脑炎期:脑组织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以后部分脑组织软化,坏死,出现许多小液化区。

(二)化脓期:液化区融合,形成脓肿。

(三)包膜形成期:一般3~4周后,脓腔周围由肉芽组,纤维结缔组织及神经胶质细胞形成包膜,包膜各处厚薄不一,包膜周围的脑组织水肿,脓肿继续增大,压迫周围组织,可产生定位体征,若向附近脑室或蛛网膜下腔溃破,形成严重的脑室炎和脑膜炎,甚至引起致命的暴发性脑膜炎,若颅内压明显升高,脑组织发生移位,则形成脑疝,颞叶脓肿常发生小脑幕切迹疝,小脑脓肿则以枕骨大孔疝多见,可出现呼吸,心跳骤停而迅速死亡。

检查

脑脓肿的临床表现可分为4期:

(一)起病期:约数天,有畏寒,发热,头痛,呕吐及轻度脑膜刺激征等早期局限性脑炎或脑膜炎的表现。

(二)潜伏期:持续10天至数周不等,多无明显症状,或有不规则头痛,低热,以及嗜睡,抑郁,烦躁,少语等精神症状。

(三)显症期:历时长短不一,脓肿形成,出现各种症状。

1.中毒性症状:如发热或体温正常,或低于正常,食欲不振,全身无力等。

2.颅内压增高症状:①头痛剧烈,多持续性,常于夜间加剧,②呕吐为喷射状,与饮食无关,③意识障碍,如表情淡漠,嗜睡,甚至昏迷,④脉搏迟缓,与体温不一致,⑤可出现视乳头水肿,⑥其他:如打呵欠,频繁的无意识动作(挖鼻,触弄睾丸等),性格与行为改变等。

3.局灶性症状:局灶性症状出现可早可晚,亦可不明显。

颞叶脓肿:①对侧肢全偏瘫,②对侧中枢性面瘫,③失语症,④对侧肢体强直性痉挛,同侧瞳孔散大或出现对侧锥体束征。

小脑脓肿:①中枢性眼震,②同侧肢体肌张力减弱或消失,③共济失调,如指鼻不准,错指物位,轮替运动障碍,步态蹒跚等。

(四)终期:常因脑疝形成或脑室炎,暴发弥漫性脑膜炎死亡。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注意和脑积水,脑肿瘤鉴别,耳源性脑积水分为交通性脑积水及梗阻性脑积水两种,而以交通性脑积水多见,脑积水以颅内压增高为主要症状,全身症状较轻,无局灶性症状,颅脑CT扫描或MRI可资鉴别,脑肿瘤发展缓慢,无化脓性中耳炎病史及颅内感染症状。

预防

耳源性脑脓肿西医治疗

1.用足量、敏感的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

2.颅内压增高时,可用脱水疗法以降低颅内压,酌情应用尖固醇激素类药物等。

3.及时行乳突探查术,清除乳突病灶,除去破坏的骨板至暴露正常脑膜,自乳突腔穿刺、切开排脓。

4.注意支持疗法及水与电解质平衡。

5.出现脑疝或脑疝前期症状时,应立即静脉推注20%甘露醇,气管插管,给氧,人工呼吸,并紧急作钻脑脓肿穿刺术,必要时行侧脑室引流,降低颅压,以挽救生命。

耳源性脑脓肿中医治疗

1.中医疗法:

1)针灸

2)按摩

3)推拿

2.中医偏方:

1)白虎汤:生石膏,知母,银花,连翘,败酱草,皂角刺,赤芍,丹皮,生甘草,恶寒者,加荆芥疏表散邪;呕吐者,加代赭石降逆止呕;壮热面红、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芒硝釜底抽薪;神昏谵语、抽搐者,配合紫雪丹清心开窍,熄风止痉。

2)复脉汤:熟地,白芍,麦冬,阿胶,火麻仁,丹皮,地骨皮,青蒿,蒲公英,败酱草,乳香,没药,炙甘草。舌苔厚腻者,阿胶改沙参,并佐陈皮、茯苓、法夏健脾化浊;神昏不语者,配服至宝丹。阳虚脑痈,以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合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薏苡仁,附片,败酱草,当归,丹参,乳香,没药,黄芪,白术,鹿角霜,白芥子。昏睡不语者,配合苏合香丸。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