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痹是指食痹而吐。食管痹多因饮食不慎,情志失调,或因食管受损后形成瘢痕等,导致气机阻滞,胃气上逆。以间歇性进食梗塞、呕吐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痹病类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食管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食管神经症等。
饮食不慎(30%):
食管痹多因饮食不慎,情志失调,导致气机阻滞,胃气上逆。以间歇性进食梗塞、呕吐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痹病类疾病。呕吐是胃内容物反入食管,经口吐出的一种反射动作。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恶心、干呕和呕吐,但有些呕吐可无恶心或干呕的先兆。呕吐可将咽入胃内的有害物质吐出,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大多数并非由此引起,且频繁而剧烈地呕吐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胃气上逆(30%):
中医证候名,指胃的气机逆转向上所引发的病症,表现有:腹胀、腹痛、呕吐、呃逆(打嗝)、干哕、不思饮食等。
本证常因感受外邪,饮食不节,痰饮内停,情志所伤,或久病等导致邪气扰胃;或脾胃虚弱,而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成。其病位在胃腑,可由本腑自病而成,亦可因他脏有病影响而生。证有虚、实、寒、热之分。
食管受损(20%):
因食管受损后形成瘢痕。等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食管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食管神经症等。
1、常见于20~40岁患者,男女无明显差异。
2、早期多为无痛性咽下困难,以进食物及冷水时尤著,多呈间歇性反复发作,病程较长,无进行性发展。部分病人可于餐后出现胸骨后及上中腹疼痛,酷似胸痹(心痛),情绪激动时及进冷食后易诱发,进热饮或含硝酸甘油片后常见缓解。常有进食后间时反胃的表现,吐物为发酵的食物、粘液和唾液。久病后可见消瘦,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等症。
鉴别诊断
1、肝胃不和证:吞咽困难间歇发作,胸骨后有梗塞疼痛感,每因情绪活动而诱发或加重,嗳气,呕吐,口干苦,舌红苔薄黄,脉弦。疏肝和胃。
2、痰气阻膈证:吞咽梗阻,进食迟缓,胸膈闷痛,呕吐痰涎粘液,嗳气,苔白腻,脉弦滑。祛痰理气宽膈。
食管痹西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食管痹中医治疗
痰瘀阻膈证:吞咽梗阻,胸膈刺痛,1K吐痰涎,舌质暗红或带青紫,苔薄白腻,脉细涩。祛痰化瘀宽膈。
脾胃气虚证:吞咽困难,胸膈痞满,呕吐食物或痰涎,纳少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沉缓。补脾健胃。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