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痰浊眩晕

痰浊眩晕

概述

其实痰浊眩晕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临床表现以头晕眼花,二者伴见为主。轻者能生活自理,照常工作;重者发作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常伴恶心呕吐,自汗昏倒。

导致本病的病因较为复杂,但以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偏多。

病因

产生痰浊眩晕的病因有很多。

其中恣食肥厚,脾失健运,痰湿中阻,清阳不升引发眩晕。

检查

所谓的眩晕是一种常见自觉症状。

“眩”指眼花,轻者稍作闭目即可恢复,重者两眼昏花缭乱,视物不明。

“晕”指头晕,轻者如坐舟车,飘摇不定;重者旋摇不止,难于站立,昏昏欲倒,胸中泛泛,恶心呕吐。痰浊眩晕的兼见头重如裹,胸闷恶心,神疲困倦,舌胖苔白腻,脉濡滑。

诊断

诊断

症状特点:眩晕伴头重昏蒙,胸闷乏力,纳呆,或时吐痰涎,苔浊腻,脉滑。

鉴别诊断

(1)肝阳上亢:眩晕伴面红目赤,口苦易怒,重者肢麻震颤,眩晕欲仆,头痛,语言不利,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脉弦数。

(2)淤血内阻:眩晕伴头痛,痛有定处,心悸烦闷,疲倦乏力,唇舌紫暗或舌有淤斑,脉弦涩或细涩。

(3)肾精不足:眩晕伴耳鸣,遗精,腰膝酸软,精神萎靡,舌嫩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弱。

(4)气血亏虚:眩晕在活动后加重,神疲气短,面色少华,纳差,舌质淡胖,脉细或虚大。

预防

痰浊眩晕西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痰浊眩晕中医治疗

痰浊中阻:眩晕伴头重昏蒙,胸闷乏力,纳呆,或时吐痰涎,苔浊腻,脉滑。

治法:祛痰健脾。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

(1)体针:肝阳眩晕急性发作可针刺太冲穴,泻法。气血虚眩晕,可选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等穴,取补法或灸之。肝阳上亢者,可选用风池、行间、侠溪等穴,取泻法。兼肝肾阴亏者,加刺肝俞、肾俞用补法。痰浊中阻者,可选内关、丰隆、解溪等穴,用泻法。各种虚证眩晕急性发作均可艾灸百会穴。

(2)耳针:选用肾、神门、枕、内耳、皮质下。每次取2。3穴,中、强刺激,留针30分钟,间歇捻针。每日1次,5 7日为1个疗程。

(3)头针:选双侧晕听区,每日1次,5~10日为1个疗程。

2、中药液体疗法 现在一般都采用片剂。丸剂和一些西药 治疗、而恰恰最利于吸收的是合剂、基于中老年人不利于吸收、采用合剂治疗是最好的。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因人而异详细需要请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