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昏厥

昏厥

概述

昏厥是一种突发性、短暂性、一过性的意识丧失而昏倒,系因一时性,广泛性脑缺血、缺氧引起,并在短时间内自然恢复。昏厥的产生可由于心输出量的明显减少,或心脏瞬时停搏。大循环中周围血管阻力下降,或由于局部脑供血不足所致。当人体站立时,心输出量停止1~2秒钟,就会有头昏无力感,3~4秒钟却可发生意识丧失。

病因
心脏病变(30%):

由于心律失常,心肌梗塞等原因引起心搏出量急骤降低所致,特别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等。

短暂性脑供血不足(15%):

这是一种常见的昏厥,(1)由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2)体位性晕厥,多在卧位转成直立时发生,(3)颈动脉窦过敏性昏厥。

排尿刺激(20%):

在排尿时或排尿后突然发生,多见于男性,尤易于夜间起床排尿或蹩尿过长时出现。

脑血管病变(18%):

由于颅内外脑血管病变或血管运动中枢本身受损引致的昏厥。

其他因素(25%):

常见于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或伴有肺气肿者,失血失水性昏厥,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大量失血失水,有效循环量急骤减低所致,高山适应浪和低血糖性昏厥,系由于吸入空气中氧含量和血糖含量不够所致。

检查

较短时间失去知觉。

抽搐:抽搐是不随意运动的表现,是神经-肌肉疾病的病理现象,表现为横 纹肌的不随意收缩。

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  

面色苍白苍:脸色是由于脸部毛细血管充盈不足而引起的。

其他的症状还有:疲劳、舌咬伤、失水、创伤、焦虑、剧痛、恐惧等。

诊断

诊断

一、病史特点

1、除向患者直接了解病史外,亦需请目睹者提供当时情况,包括询问昏厥前的情况,有无先兆等;昏厥时意识障碍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当时的面色,脉搏,有无尿失禁及肢体抽动等;和意识恢复后的主观不适等。

2、注意昏厥发作的诱因,如单纯性昏厥常有悲哀,恐惧,焦虑,晕针,见血,创伤,剧痛,闷热,疲劳等刺激因素;心源性昏厥多见于运动过度或用药不当;还要注意有否排尿,便,咳嗽,失血失水等诱因。

3、注意发作时的体位及头位,直立性低血压性昏厥多发生于从卧位转为立位时,颈动脉窦过敏性昏厥多发生于头位突然转动等。

4、注意昏厥发作时的速度和时间,如反射性昏厥一般起病略缓,时间短暂;心源性昏厥一般起病突然,时间长短不一;脑源性昏厥一般起病较缓慢,时间长短不一。

5、注意昏厥发生时的临床表现,一般突然意识丧失,摔倒,面色苍白,四肢发凉,无抽搐,无外伤及舌咬伤和尿失禁。

二、查体

应特别注意检查心血管系统,如有无心脏瓣膜病,心律紊乱,不同体位的血压,脉搏有无异常,颈部动脉搏动是否减弱和异常杂音等。

鉴别诊断

1.失神发作(癫痫小发作),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短暂意识障碍,突然失神,持物落地,无明显诱因和先兆,一般不倒地和无发作后的乏力感,脑电图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2.猝倒症,主要表现为-种突发的-过性全身肌张力降低,软瘫倒地,不伴有眼黑,意识障碍和出冷汗等,常在大笑时发病,病发后亦无任何不适。

3.眩晕,主要表现为自身或外物旋转感,因站立不隐常就地卧倒,伴有恶心,呕吐和眼震,一般无意识障碍,一次持续数十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后逐渐好转。

4.休克,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脉细弱,出冷汗,血压明显下降或测不到,早期意识清楚为其特点。

预防

急救方法

发生昏厥,不要惊慌,应先让病人躺下,取头低脚高姿势的卧位,解开衣领和腰带,注意保暖和安静。针刺人中、内关穴,同时喂服热茶或糖水。一般经过以上处理,病人很快恢复知觉。若大出血、心脏病引起的昏厥,应立即送医院急救。

昏厥西医治疗

昏厥发作能迅速好转,便可因突然倒地而致外伤,故重点在于病因治疗和预防发作。

(一)昏厥发作时的处理。使病人立即低头平卧位,解开衣领和裤带,片刻后常可自行清醒。如意识恢复较慢,血压过低,心动过缓者可试行针刺人中诸穴, 一次肌注苯钾酸钠咖啡因0.25克或阿托品0.5毫克。必要时吸氧等。如仍属无效时,应注意排除其它各类严重器质性昏厥的可能性。

(二)病因治疗。如病因已查明,应尽早进行病因治疗,这是根治昏厥的最有效措施,如有明确诱因者尽量避免之。

昏厥中医治疗

气厥

证候:由于情志刺激而诱发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呼吸气粗,口噤握拳,四肢厥冷,舌苔薄白,脉沉有力或沉弦。

治法:顺气开郁。

主方:五磨饮子

加减:兼见肝阳偏亢者加钩藤、石决明、磁石;睡眼不宁者,加酸枣仁、远志;痰多者加胆星、贝母、竹沥。

血厥

证候:卒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面红目赤,口唇 紫黑,舌红或紫暗。脉学弦。

治法:活血顺气。

主方:通瘀煎

加减:兼见急躁易怒,少寐多梦者,加钩藤、石决明、龙胆草、丹皮、菖蒲;兼眩晕头痛者,加菊花、珍珠母、枸杞子。

暑厥

证候:卒在昏倒,气喘不语,身支厥,冷汗不止,面色潮红或苍白,口渴尿少,舌红而干,脉洪数或虚数,而大。

治法:清暑开窍,益气生津。

主方:白虎加人参汤。

加减:挟湿为患者,加白虎、苍术汤。

痰厥

证候:突然晕仆,不省人事,喉间痰声漉漉作响或吐涎沫,呼吸气粗,四肢厥冷,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行气豁痰。

主方:导痰汤。

加减:痰气壅盛者,加苏子、白介子;痰湿化热,见口干便秘,苔黄腻滑数者,加黄芩、栀子、瓜蒌仁。

食厥

证候:暴饮过食突然昏厥,胸闷气窒,脘腹胀满疼痛,舌苔黄腻,脉滑。

治法:和中消导。

主方:神术散。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