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五迟

五迟

概述

五迟是指立迟、行迟、发迟、齿迟和语迟,为小儿生长发育迟缓的疾病。《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小儿五迟之证,多因父母气血虚弱,先天有亏,致儿生下筋骨软弱,行步艰难,齿不速长,坐不能稳,要皆肾气不足之故。”

病因
病因:

五迟之因,为先天胎禀不足,肝肾亏损,后天失养,气血虚弱所致。肾主骨生髓,为生长发育之本;齿为骨之余,髓之所养;肝主筋,筋束骨而运动枢利。若肝肾之气亏,则骨弱筋痿,故见立迟、行迟、齿迟之证。语言为智慧的表现,为心所主;若心气不足,则智力不发达,而语言迟缓。发为血之余、肾之苗;若肾气不充,血虚失养,故见发迟。

检查

患儿筋骨痿弱,发育迟缓,头发稀少,色泽无华,坐起、站立、行走、生齿及语言等均有明显迟于正常同龄小儿,常伴智力低下。

五迟之因,为先天胎禀不足,肝肾亏损,后天失养,气血虚弱所致。肾主骨生髓,为生长发育之本;齿为骨之余,髓之所养;肝主筋,筋束骨而运动枢利。若肝肾之气亏,则骨弱筋痿,故见立迟、行迟、齿迟之证。语言为智慧的表现,为心所主;若心气不足,则智力不发达,而语言迟缓。发为血之余、肾之苗;若肾气不充,血虚失养,故见发迟。

本病的辨证应首先辨别证的轻重:一般而言,后天失养而致,病程短者,病症较轻;先天不足而致,病程长者,病症较重。其次要辨别病在何脏:立迟、行迟、齿迟多为肝肾亏损;语迟、智力迟钝多因心气不足。

诊断

诊断要点

患儿筋骨痿弱,发育迟缓,头发稀少,色泽无华,坐起、站立、行走、生齿及语言等均有明显迟于正常同龄小儿,常伴智力低下。

患儿如因壮热、昏迷、抽搐或外伤所致的生长发育迟缓,则不属本证之范畴。

鉴别诊断

与神经系统进行性疾病相鉴别

1、进行性中枢性瘫痪

例如遗传性痉挛性截瘫、脑白质营养不良、颅内及脊髓肿瘤等。这些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应和痉挛型脑瘫鉴别。由于此类疾病所致的瘫痪有进行性加重的特点,结合各自的临床特征,不难鉴别。

2、锥体外系变性病

如苍白球黑质变性、震颤麻痹综合征、亨廷顿舞蹈病等,应与手足徐动型或其他类型的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的脑性瘫痪鉴别。但此类疾病起病一般较晚、病程呈进行性发展等特征与脑性瘫痪明显不同。

3、遗传性共济失调

如Friedreich综合征、橄榄桥小脑变性等,应与小脑症状为主的共济失调型脑性瘫痪鉴别。鉴别要点是前者随年龄增长症状逐渐加重,而后者症状无变化。

4、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

与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一样,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但前者的腱反射消失、肌萎缩发生较早且明显、常伴肌束颤动等特点与脑性瘫痪不同。

5、婴儿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

进行性脊髓肌萎缩症于婴期起病,肌无力呈进行性加重,肌萎缩明显,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常用呼吸肌功能不全而反复患呼吸道感染,肌肉活组织检查可助确诊。

6、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又名硫酸脑苷酯沉积病。患儿出生时表现为明显的肌张力低下,随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四肢痉挛、肌张力增高、惊厥、共济失调、智力进行性减退等。基与脑瘫的鉴别要点在于病情呈进行性发展,检测血清、尿或外周血白细胞中芳香硫酸酶A的活性可确诊。

7、GM1神经节苷脂病

本病分三型,I型(婴儿型)属全身性GMl沉积病,生后即有肌张力低下、吸吮无力,运动发育落后,晚期肌张力增高,呈去大脑强直状态,有时可能与脑瘫相混。但本病病情进展迅速,且有特殊外貌,表现为前额突出,鼻梁凹陷,耳位低,舌大,人中长,面部多毛,病儿发育迟缓,不能注视,有眼震,听觉过敏,惊吓反射明显。早期就出现严重惊厥,约 l~2个月病儿在视网膜黄斑部有樱桃红点。6个月后出现肝脾肿大,脊柱后弯,关节挛缩。晚期呈去大脑强直状态,对外界反应消失,多在2岁以内死亡。

预防

五迟西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五迟中医治疗

五迟的治疗总原则:本病以虚证为主,治疗多运用补养肝肾,补心养血和气血双补等方法。

儿童五迟辨证论治

肝肾亏损 

【治法】 补益肝肾。

【方药】1.主方加味六味地黄丸(吴谦《医宗金鉴》)加减;2.中成药(1)大补元煎丸(2)健步丸(3)壮腰健肾丸(片)。

心气不足

【治法】 补心养血。

【方药】1.主方菖蒲丸(吴谦《医宗金鉴》)加减2.中成药(1)补肾益脑片(2)安神补气丸(3)安神定志丸。

气血虚弱  

【治法】 补益气血。  

【方药】1.主方八珍汤(薛己《正体类要》)加减(1)八珍丸(2)七宝美髯丹(3)人参卫生丸。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