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下消

下消

概述

下消属于中医学概念,又称“肾消”,内科消渴病之一。《圣济总录》称消肾,《医学纲目》称肾消。以多尿小便如肤如脂为主症,常兼见烦躁,口干引饮,舌红,脉沉细而数。本病系因肾阴亏损、虚不固摄、多由肾水亏竭,蒸化失常所致。大致相当于西医的“糖尿病”。

病因

本病就是西医学的糖尿病,故临床病因如下述:

1、遗传因素:

(1)家族史:Ⅰ型糖尿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有研究报告双亲有糖尿病史,其子女1型糖尿病发病率为4%-11%;兄弟姐妹间1型糖尿病的家族聚集的发病率为6%-11%;同卵双生子1型糖尿病发生的一致性不到50%。

(2)HLA与Ⅰ型糖尿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位于第6对染色体短臂上,为一组密切连锁的基因群,HLA由Ⅰ、Ⅱ、Ⅲ3类基因编码。Ⅰ类基因区域包括HLA-A、HLA-B、HLA-C和其他一些功能未明的基因及假基因,其编码的抗原分子存在于全部有核细胞的表面,负责递呈外来抗原给CD8 的T淋巴细胞;Ⅱ类基因区域主要包括HLA-DR、HLA-DQ和HLA-DP3个亚区,分别编码DR、DQ和DP抗原,存在于成熟B淋巴细胞及抗原递呈细胞表面,负责递呈抗原给CD4细胞;Ⅲ类基因区域编码包括某些补体成分在内的一些可溶性蛋白,如C2C4A、C4B、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热休克蛋白(HSP)等。HLA通过主要组织相溶性复合体(MHC)限制,参与T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和其他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以及自身耐受的形成和维持,在识别自身和异己、诱导和调节免疫反应等多个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可见,HLA在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Ⅰ型糖尿病的发生有相关性。

2、环境因素:

Ⅰ型糖尿病发生常与某些感染有关或感染后随之发生。常见的感染原有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麻疹病毒、流感病毒、脑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及Epstein-Barr病毒等,但病毒感染后,糖尿病发生的易感性或抵抗性可能由先天决定。若两个人(如同胞兄弟或姐妹)暴露于同样的病毒感染,可能表现为病毒抗体的相同升高,然而糖尿病可能仅在一个人身上发生,这可能是由于内在的遗传易感因素的差异。易感性可能意味B细胞对某一病毒特定剂量的敏感性;或对某一表达在B细胞病毒抗原或轻微B细胞损害过程中释放的自身抗原发生自身免疫反应的倾向性。

3、遗传环境因素:

相互作用遗传和环境因素对某个体1型糖尿病发病的影响程度不一。有关环境因素如何启动胰岛B细胞的自身免疫反应过程仍不完全清楚,一般情况下,人类l型糖尿病需要易感性的遗传背景,即一些环境物质诱发具有遗传易感性个体B细胞发生自身免疫。一旦环境因素对B细胞的损害超过个体遗传决定的B细胞损害的耐受程度,此时便发生Ⅰ型糖尿病。

检查

症见小便黄赤,为淋为浊,如膏如脂,面黑耳焦,日渐消瘦等。

诊断

鉴别诊断

上消以大渴引饮为主症,或见小便甜。多因心肺火炽所致。

中消以善肌多食,形体消瘦为主要证候,或见小便甜。

预防

下消西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下消中医治疗

本证治宜补肾固涩为主。方用六味地黄丸、滋O汤、左归饮、大补元煎等。

证见阴虚及阳,火衰不能化气,气虚不能化液者,方用桂附八味丸、右归饮、秘元煎、固阴煎等。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