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斑热是温热疫毒之邪入侵血脉,伤及心肾所致。以骤起壮热,热退病反重,容易发斑出疹,血压低,小便先少后多为主要表现的疫病类疾病。亦称肾性疫斑热。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流行性出血热。
疫斑热是温热疫毒之邪入侵血脉,伤及心肾所致。
1.四季均可散发,冬春两季每易流行。青壮年男性多见。有与鼠类接触或野外作业史。
2.起病急骤,高热恶寒,有“五痛”(头痛、目眶痛、腰痛、腹痛、身体肌肉关节痛)、“五红”(目红、咽红、面红、颊红、上胸部红)及口渴,呕吐,皮肤粘膜有斑疹等特征。
3.典型病例有五期经过,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但各期的轻重和持续时间有所差异,有些期可以重叠或不出现。
诊断
根据病因,症状和相关检查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
1.温[瘟]毒发斑:好发于我国北方省份,常可找到衣虱,发热时间较长,头痛较剧,斑疹多而明显、压之退色,周围血象中早期白细胞多正常或减少,嗜酸性白细胞往往消失,外裴氏凝集反应效价递增。
2.稻瘟病:好发于夏季,以发热,全身酸痛,小腿肌肉痛尤甚为特征,血象检查白细胞呈低中等度增多,无异常淋巴细胞,血清学检查可资鉴别。
3.流注:常见呼吸、消化、泌尿道及皮肤等处有感染病灶,高热恶寒,汗出,血中白细胞总数增高,尤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且有进行性贫血,多形性皮疹,血培养阳性。
4.肝热病:胁痛,黄疸,肝肿大压痛,肝功能异常,有关血清学检查可资鉴别。
疫斑热西医治疗
1.卧床休息,给高热量、高维生素、半流质饮食,多饮水。
2.发热期,可针刺曲池、合谷,或刺少商出血,并补液,纠正电解质失衡,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考的松治疗,并酌情运用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或免疫增强剂植物血凝素。
3.低血压期,应补充血容量,调整血浆胶体渗透压,纠正酸中毒,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与强心药等,防止休克形成。
4.少尿期,如确定为肾性少尿后,则按急性肾衰处理,可予利尿剂、透析疗法等。亦可用大黄30g、芒硝15g(前者水煎液冲服后者),以泻后阴、去浊毒。
5.多尿期,应注意补充足量的液体和钾盐,并可用菟丝子30~50g,水煎代茶饮。
疫斑热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1.风热犯表证:发热较高,恶寒,无汗,头痛,眼眶痛,身体骨节烦痛,面红,颊红如酒醉状,口渴欲饮,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解肌清热。
2.气分热盛证:壮热不恶寒,汗出而热不退,面赤气粗,烦躁口渴,舌红苔黄,脉洪数。辛寒清热(气)。
3.气血两燔证:壮热烦渴,斑疹,吐衄或便血,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细数。清热凉血、解毒化斑。
4.热毒内陷证:手足逆冷,胸腹灼热,面赤心烦,斑疹衄血,渴欲饮冷,血压下降,舌红有瘀点,苔黄燥,脉沉数。清热解毒、滋阴化瘀。
5.阳虚血瘀证:形寒肢厥,神疲气微,倦卧不渴,面白唇青,斑疹青紫,血压下降,舌淡苔白,脉微细欲绝或沉伏。回阳救逆、活血化瘀。
6.湿热蕴肾证:神疲嗜睡,腰酸,小便涩滞量少,欲解不得,甚至尿闭不通,或尿中带血,尿中夹膜,恶心欲呕,烦躁不安,舌胖大,苔黄腻,脉滑数或细数。清热利湿。
7.阴虚水停证:唇焦齿枯,皮肤干燥,烦渴欲饮,尿少尿闭,烦躁不安,神识恍惚,舌红而肿,苔薄黄燥,脉沉细数。滋阴利水
8.肾阳虚水停证:形寒蜷卧,腰膝无力,四肢逆冷,尿少或滴沥不畅,舌淡而胖,苔白腻,脉沉无力。温肾利水。
9.肝风内动证:尿少尿闭,头痛呕吐,神昏谵语,惊厥搐搦,舌绛苔干,脉细数。凉肝熄风
10.膀胱蓄水兼蓄血证:尿少尿闭,或尿中有膜状物,面浮肢肿,口渴多饮,面唇暗晦,少腹刺痛,或肌肤瘀斑,舌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化瘀利水。
11.肾气不固证:尿频量多,甚或遗尿,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口干欲饮,头晕耳鸣,舌淡苔白,脉弱。温补肾气、固脬止遗。
12.肺胃火热证:小便频多,烦渴引饮,干咳少痰,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清泻肺胃、生津润燥。
13.余热未清证:低热不退,少气多汗,心胸烦闷,干咳欲呕,口干欲饮,舌红少苔,脉细数。清热生津、和胃降逆。
14.脾肺两虚(气虚)证:纳呆便溏,身困乏力,短气懒言,面部浮肿,胸脘痞闷,舌淡苔白腻,脉缓无力。补脾益肺。
15.肾水亏虚证: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腰酸膝软,手足心热,咽干口燥,小便短涩,舌红少苔,脉细数。滋补肾阴。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