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喑又名妊娠失音。《素问·奇病论》曰:“人有重身,九月而暗。” 以妊娠晚期出现声音嘶哑,音浊不扬,甚至不能出声为主要表现的妊娠疾病。一部分患者因妊娠而出现声音嘶哑,多发生在妊娠中后期,一般无须治疗,待分娩后其喑自复。必要时排除耳鼻喉引起声音嘶哑的相关疾病。中医认为素体阴虚,孕期阴血下聚养胎,加重肺肾阴虚,津液不能上荣喉窍而致失音,或由于抑郁愤怒伤肝,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津液亦不能上荣喉窍所致。
因妊娠而出现声音嘶哑,多发生在妊娠中后期,一般无须治疗,待分娩后其喑自复。
妇人重身,九月而喑者,胞之络脉绝也。无治,当十月复。盖因孕至九月,儿体已长,胞系于肾,少阴之脉上系舌本,脉道阻绝不通,故不能言者间有之。十月分娩后而自能言,不必加治。若强以通声开发治之,则误矣。夫喑者,有言无声。经曰不能者,非绝然不语之谓。凡音出于喉咙,发于舌本。因胎气肥大,阻肾上行之经,肾脉入肺,循喉咙,系舌本,喉者肺之部,肺主声音,其人切切私语,心虽有言而人不能听,故曰喑。肺肾子母之脏,故云不必治。若《大全》解作不语则为心病,以心主发声也,与子喑了不相干。若张子和有降心火之说,马元台有补心肾之言,如果肾之脉络绝,则其病不治,岂有产后自复之理乎?故经云胞之络脉绝,此绝字当作阻字解。如富贵之家,及不明医理,必欲强治,惟有浓煎参麦五味饮,空心服地黄丸,助肺肾之气以养胎可耳。切不可谓痰闭心窍,而用化痰开窍通声之药,致误母子之性命也。
[诊断依据]
1.妊娠晚期出现声音嘶哑,甚则不能出声。
2.必要时可作喉科检查,排除局部病变。
[辨证]
1.肺肾阴虚证:妊娠八、九月,声音嘶哑,甚至不能出声,颧红,头晕耳鸣,手心灼热,心烦,或咽干,舌红苔少,脉细数。滋养肺肾。
2.气滞声带证:声音重浊低沉,或不能出声,身体壮实,喉间有痰,咳咯不爽,胸闷不舒,大便不畅,舌苔薄腻,脉弦滑。理气开音。
[鉴别诊断]
感冒失音:有感受外邪病史,有外感表证可辨。
子喑西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子喑中医治疗
肺阴亏虚型 妊娠八、九月,声音嘶哑。 脉细数,舌红少津。
滋阴养肺
养金汤、养阴清肺汤
肾阴不足型:妊娠后期,声嘶音哑喉干燥 脉细数,舌红苔花剥。
妊娠6个月时耳聋耳鸣,语音细哑、低微不清,卧则消失。现在妊娠7个月,上述症状更为明显,久坐久立愈甚。心烦少寐,气短,腰酸,大便不畅。脉细滑,舌淡,苔薄白。
辨证:中气不足,胎盛阻碍经络,气血运行不畅。
治法:益气升提,佐以安胎。
方药:
潞党参15克,漂白术6克,秦当归3克(后入),盐砂仁3克(后入),盐陈皮3克,升麻2克,软毛柴2克,贡阿胶9克(另炖冲),旧艾叶3克,川菖蒲2克(后入),生黄芪9克,枯黄芩6克2剂。
次诊:药后耳聋耳鸣好转,语音稍亮,照前方续服十余剂收效。
【评按】子喑为孕期中声音低哑的病证。此案兼有耳聋、鸣,辨证属中虚、胎盛阻遏经络。故治以益气升提,佐黄芩、阿胶、艾叶以安胎,菖蒲以宣气开窍,方药照顾比较全面。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