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肾炎

肾炎

概述

肾炎是两侧肾脏非化脓性的炎性病变。肾因肾小体受到损害出现浮肿、高血压、蛋白尿等现象,是肾脏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肾炎种类很多,急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 肾盂肾炎、 隐匿性肾炎、 过敏性紫癜肾炎(紫癜性肾炎)、 红斑狼疮肾炎(狼疮性肾炎)。

肾炎是一种免疫性疾病是肾免疫介导的炎性反应,是不同的抗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不同的抗体,结合成不同的免疫复合物,中国科学院肾病检测研究所认为沉积在肾脏的不同部位造成的病理损伤,形成不同的肾炎类型。大多数病人在发病前一个月有先驱感染史,起病多突然,但也可隐性缓慢起病。起病多以少尿开始,或逐渐少尿,甚至无尿。可同时伴有肉眼血尿,持续时间不等,但镜下血尿持续存在,尿常规变化与急性肾小球肾炎基本相同。

肾炎的主要表现为:乏力、腰部疼痛、纳差、肉眼血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异常、尿量减少(部分患者少尿)、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中医认为肾炎发生是由于风寒、风热、热毒、湿热等病邪反复入侵;加之内伤七情,饮食不节,酒色劳倦等各种因素造成脏腑虚损。特别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使体内水精散布及气化功能发生障碍,脏腑日益虚损,而外邪反复感染,导致脏腑之间、正邪之间的恶性循环,形成了慢性肾炎反复发作,长期不愈的临床特点。

肾炎最好采用中医药治疗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损害、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及防治严重并发症为主,而不是以消除蛋白尿、血尿为目的。一般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强调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限制饮食,预防感染。

 

病因

肾炎是一种免疫性疾病是肾免疫介导的炎性反应,是不同的抗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不同的抗体,结合成不同的免疫复合物,中国科学院肾病检测研究所认为沉积在肾脏的不同部位 造成的病理损伤,形成不同的肾炎类型。

糖尿病(10%):

糖尿病也会引发肾炎,糖尿病会引发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症状有蛋白尿、浮肿、高血压等,晚期会出现肾功能损害。

消化系统病变(14%):

一些患者患有长期消化道疾病,出现恶心、呕吐现象,经排查,发现患有肾炎。因此如果出现胃口不好、味觉障碍、恶心呕吐、极度口渴等症状,要多加警惕,及时检查,以排除肾脏功能疾病。

高血压(10%):

高血压和肾脏病是一个恶性循环,高血压会引发肾炎,而肾炎又会引发高血压。高血压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会破坏肾脏血管,引起肾脏功能的损害,甚至出现肾衰竭。此时,肾脏不能正常工作,血压在原有的基础上会更高。

红斑狼疮(20%):

红斑狼疮肾炎也是肾炎的一种,说明红斑狼疮会引发肾炎。因为肾脏是红斑狼疮最常侵犯的脏器,血液中大量自身抗体的产生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致病要素。当经过日晒后出现皮疹时,或反复的口腔溃疡、严重的脱发、不能用抗炎、抗病毒治疗的发热等,也要考虑到狼疮性肾炎的可能。

家族病史(14%):

部分肾炎患者有家族史,其家人也有肾炎,因此,家中有亲人患过肾炎的,需要警惕,最好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

其他疾病(10%):

当皮肤出现了过敏性紫癜样皮疹,要注意检查尿液。一个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的人,无论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还是患病者,如果出现了血尿、蛋白尿,要注意检查是否患了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体重超重的人或肥胖者,都有可能患上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

检查

1、前驱症状:大多数病人在发病前一个月有先驱感染史,起病多突然,但也可隐性缓慢起病。

2、起病:多以少尿开始,或逐渐少尿,甚至无尿。可同时伴有肉眼血尿,持续时间不等,但镜下血尿持续存在,尿常规变化与急性肾小球肾炎基本相同。

3、水肿:约半数病人在开始少尿时出现水肿,以面部及下肢为重。水肿一旦出现难以消退。

4、高血压:起病时部分病人伴有高血压,也有在起病以后过程中出现高血压,一旦血压增高,呈持续性,不易自行下降。

5、肾功能损害:呈持续性加重是本病的特点。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和肾小管功能障碍同时存在。

诊断

急性肾炎的诊断

(1)急性肾炎与泌尿系感染鉴别。

症状不典型的急性肾炎有时仅有尿的变化,如有少量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而没有高血压、水肿、少尿等临床症状体征,与泌尿系感染有相似的表现。

但泌尿系感染一般具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尿常规检查可发现较多的白细胞,尿细菌培养或涂片镜检可发现致病细菌。使用抗菌素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2)急性肾炎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的鉴别。

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时一般有水肿及持续性高血压等慢性肾炎病史,与急性肾炎的表现相似。但尿密度一般不高,常固定于1.010左右,并经常出现红细胞管型和颗粒管型。肾脏体积不增大甚至缩小等。

慢性肾炎的诊断

1、慢性肾炎与慢性肾盂肾炎的鉴别

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表现可类似慢性肾炎,但详细询问有泌尿系感染的病史(尤其是女性),尿中白细胞较多,可有白细胞管型,尿细菌培养阳性,静脉肾盂造影和核肾图检查有二侧肾脏损害程度不等的表现。这些都有利于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

2、慢性肾炎与狼疮性肾炎的鉴别

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表现与肾脏组织学改变均与慢性肾炎相似。但系统性红斑狼疮在女性多见,且为一全身系统性疾病,可伴有发热、皮疹、关节炎等多系统受损表现。血细胞下降,免疫球蛋白增加,还可查到狼疮细胞,抗核抗体阳性,血清补体水平下降。肾脏组织学检查可见免疫复合物广泛沉着于肾小球的各部位。免疫荧光检查常呈“满堂亮”表现。

3、慢性肾炎与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鉴别

血压持续增加的慢性肾炎应与原发性高血压伴肾损害鉴别,后者发病年龄常在40岁以后,高血压出现在尿改变之前,尿蛋白常不严重而肾小管功能损害较明显。心、脑血管及视网膜血管硬化性改变常较明显。有的慢性肾炎患者具有顽固性高血压,一般血压越高,持续时间越久,则病情越严重,预后亦不佳。而恶性高血压病多见于患有高血压病的中年人,常在短期内引起肾功能不全,故易与慢性肾炎并发高血压者相混淆。恶性高血压病的血压比慢性肾炎为高,常在29/17kP(200/130mmHg)或更高。但起病初期尿改变多不明显,尿蛋白量较少,无低蛋白血症,亦无明显水肿。因为恶性高血压病时的小动脉硬化坏死是全身性的,故常见视网膜小动脉高度缩窄,硬化伴有出血和渗血,视乳头水肿,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也较明显,这些均可作鉴的依据。

4、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1)隐匿型肾小球肾炎:临床上轻型慢性肾炎应与隐匿型肾小球肾炎相鉴别,后者主要表现为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无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2)感染后急性肾炎:有前驱感染工以急性发作起病的慢性肾炎需与此病相鉴别。二者的潜伏期不同,血清C3的动态变化有助鉴别。此外,疾病的转归不同,慢性肾炎无自愈倾向,呈慢性进展,可资区别。

预防

肾炎西医治疗

利尿:经限制水、盐摄入后,仍水肿严重甚至因水钠潴留导致心衰者,应使用利尿剂。可选用噻嗪类利尿药,但对于GFR25ml/分钟时,应选用袢利尿剂,如速尿、丁脲胺。大剂量使用时应注意其耳毒性和肾损害。还可使用小剂量的多巴胺以解除血管痉挛而利尿。避免使用汞利尿剂、渗透性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降压:积极而适当的降压有利于增加肾血流量,改善肾功能,减少心脑血管病合并症的发生。利尿剂的使用可降低容量负荷,从而降低血压,还可选用钙离子拮抗剂,如络活喜,α受体拮抗剂如哌唑嗪,一般不需使用转换酶抑制剂,必要时可静脉点滴酚妥拉明或硝普钠,可快速降压,防治高血压脑病的发生。降血钾:首先应控制高钾饮食的摄入,使用排钾利尿药如速尿,予葡萄糖加胰岛素,口服离子交换树脂,若上述措施均无效时,应紧急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西医治疗隐匿性肾炎,控制心衰:因其发生主要是容量负荷增加,故利尿降压是首选措施。可静点硝普钠或酚妥拉明。必要时行血液滤过。

1.一般治疗

包括避免劳累,去除感染等诱因,避免接触肾毒性药物或毒物,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适量运动和控制情绪等)以及合理的饮食。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待临床症状好转后逐步增加活动量。急性期应给予低盐饮食(每日3g以下)。肾功能正常者不需要限制蛋白质入量,但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质摄入,并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少尿者应限制液体入量。

2.针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治疗

针对免疫发病机制的治疗,常包括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血液净化治疗如血浆置换、免疫吸附等有效清除体内自身抗体和抗原-抗体复合物。针对非免疫发病机制的治疗,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肥胖、蛋白尿及肾内高凝状态、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氧化应激等治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如ACEI/ARB是延缓肾脏病进展最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

3.合并症及并发症的治疗

肾脏病患者常存在多种合并症,如代谢异常、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肝硬化等都可能加重肾脏病的进展,应积极治疗。

肾脏病的并发症可涉及各个系统,如感染、凝血功能异常、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肾性骨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急性左心衰、肺水肿和尿毒症脑病,应积极治疗。

4.肾脏替代治疗

包括透析治疗和肾移植。当发生急、慢性肾衰竭而有透析指征时,应及时给予透析治疗,而透析治疗有两种方式: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

肾炎中医治疗

【主症】腰膝酸软、耳鸣如蝉、足跟作痛、口燥咽干、乏力、脉细等。

【治疗】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方药】如金钱草、板兰根、败酱草、蒲公英、当归、丹参、桃仁、红花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尿、活血化瘀等功效。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