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心脏瓣膜病

心脏瓣膜病

概述

心脏瓣膜疾病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因不同病因导致的心脏瓣膜开放或关闭功能异常。在发展中国家,风湿热导致的瓣膜损害是最为常见原因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老年性退行性和钙化性瓣膜病以及冠心病心肌缺血后引起的瓣膜病变也越来越常见。另外,先天性瓣膜病和感染性心内膜炎也是心脏瓣膜病的常见病因。这些瓣膜病变不但危害生命安全、影响生活质量,同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压力,因此需要全社会人群不断重视和提高对这种疾病的认识。要了解心脏瓣膜疾病,先从心脏的结构谈起。人体的心脏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和右心房、右心室四个心腔,两个心房分别和两个心室相连,两个心室和两个大动脉相连。心脏瓣膜就生长在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大动脉之间,起到单向阀门的作用,帮助血流单方向运动。人体的四个瓣膜分别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这些瓣膜如果出现了病变,就会影响血流的运动,血液会随着心脏舒张或收缩出现倒流或前向血流受阻,从而造成心脏功能异常,病人则出现活动后胸闷、气急等症状,随着心脏功能损害的进一步加重,最终导致心功能衰竭,病人症状进一步加重,活动耐力严重受限并伴随浮肿。心脏瓣膜病包括瓣膜关闭不全或狭窄,以及两者并存,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赖于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检查。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药物治疗仅能缓解症状,并不能达到根本性的治疗效果。

 

 

病因
疾病因素(35%)

1、风湿热: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身性结缔组织炎症,主要累及心脏、关节、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和皮下组织。临床表现以心脏炎和关节炎为主,可伴有发热、毒血症、皮疹、皮下小结、舞蹈病等。急性发作时通常以关节炎较为明显,但在此阶段风湿性心脏炎可造成病人死亡。急性发作后常遗留轻重不等的心脏损害,尤以瓣膜病变最为显著,形成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或风湿性瓣膜病。

2、黏液变性:黏液样变常见于间叶组织肿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湿病灶和营养不良的骨髓和脂肪组织等。如风湿性心内膜炎,二尖瓣或者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受累,发生黏液样变和纤维素性坏死,浆液渗出和炎性浸润。

3、缺血性坏死:缺血性坏死的特征性病理学改变是由于血液供应受阻而导致的骨细胞死亡,缺血性坏死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循环系统的受损程度。

感染和创伤(25%)

各种感染和创伤可引起单个瓣膜病变,也可以引起多个瓣膜病变。瓣膜病变的类型通常是狭窄或者关闭不全。一旦出现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便会妨碍正常的血液流动,增加心脏负担,从而引起心脏功能损害,导致心力衰竭。

先天性因素(25%)

如三尖瓣闭锁是一种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5%,指胎儿在子宫内发生的结构或染色体异常。

 

检查

临床表现

从临床表现来看,瓣膜性心脏病患者最容易出现活动后疲乏和倦怠,活动耐力明显减低,稍作运动便出现呼吸窘迫(即劳力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夜间频发阵发性呼吸困难甚至无法平卧休息。

部分患者(特别是二尖瓣狭窄人群)会在胸闷、憋喘的同时伴有呼吸道出血,轻者痰中伴有血丝,重者一次性咯出大量鲜血。此外,长时间的肺部淤血可导致患者频繁罹患支气管炎,特别在冬季尤为高发。

而对于某些患者(特别是主动脉瓣狭窄),常常会感到在活动后出现头晕或眩晕,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心前区不适或心绞痛症状的发生日益频繁。

另外,部分人群虽无上述典型表现,但如果近期出现心悸、存在既往血栓栓塞、胃肠道出血、皮肤瘀点或瘀斑以及不明原因发热等病史,也为诊断瓣膜性心脏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而不应予以忽视。

诊断

诊断鉴别

心脏听诊仍被视为临床筛查瓣膜性心脏病最为简单直接且经济有效的重要方法。医生会先参考病人的病历及问明征状,然后听听病人的心脏有没有杂音。接着可能会建议病人接受超声波检查、磁共振检查及心导管检查。

二尖瓣关闭不全诊断

1、代偿期可无症状,当左心衰竭时可有心悸、气促、乏力等。

2、心界向左扩大,心尖区可闻及响亮、粗糙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常向腋下或背部传导,可闻及第三心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3、辅助检查:

(1) X线检查:左心房、左心室扩大,肺动脉段突出。

(2) 心电图检查:左房增大及左室肥厚、劳损。

(3) 超声心动图检查:左房左室增大时,M型图可测出。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诊断

1、早期无症状,或有心前区不适或头部动脉搏动感,晚期可出现左心衰竭症状,急性重症患者有胸痛。

2、毅面苍白,心尖捕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心浊音界增大呈靴形,主动脉瓣区及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有舒张期、高音调、递减型哈气样杂音,向心尖部传导,心尖区可闻及低调柔和的舒张中期杂音(Austin-Flint杂音),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可出现四周血管征,如水冲脉、枪击音、毛细血管捕动及Durozicr征。

3、辅助检查:

(1) X线检查:左心室扩大伴升主动脉屈曲、延长,形如靴状,透视可见主动脉埔动增强和左室捕支配合呈“摇椅式”搏动。

(2) 心电图检查:电轴左偏,左室肥厚伴劳损。

(3 )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确诊关闭不全及病因很有帮助。

主动脉瓣狭窄诊断

1、轻者可无症状,轻重者有呼吸困难、疲乏,甚至出现心绞痛、眩晕或黑蒙等表现。

2、主动脉瓣区有一响亮而粗糙的收缩期杂音,并向颈部和心尖部传导。老年患者,该杂音常为高调带乐性而且在心尖部最响亮,有收缩期震颤,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脉搏细弱,收缩压降低,脉压变小。

3、辅动检查:

(1) X线检查:升主动脉根部常呈狭窄后扩张,重度狭窄几乎都有主动脉瓣钙化、左心室扩大。

(2) 心电图检查:左室肥厚伴劳损,有时左房增大。

(3) 超声心功图检查:主动脉瓣开放幅度减低(〈1.5cm),开放速度减慢,左心室壁增厚,主动脉壁可能增厚、上升和下降速度减慢。

(4) 心导管术:对鉴别中、重度狭窄有极大准确度。

预防

心脏瓣膜病西医治疗

治疗原则

就治疗而言,瓣膜性心脏病多先以内科方式初步治疗,当内科保守治疗无法满意纠正血流动力学时,应进一步采取介入或外科干预治疗。

轻症患者

症状较轻的患者应在日常生活尽量避免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一旦出现心功能不全表现应积极就诊,遵从医嘱对症处理。如同时合并上呼吸道感染、风湿热或感染性心内膜炎者,需注意同时对症治疗。而由瓣膜疾病所导致的房颤、外周血管栓塞等常见并发症,也应在医师指导下予以对症治疗。

重症患者

部分患者病变严重,最终需要通过介入方式或外科瓣膜修复/置换手术途经来解决瓣膜问题。

无症状患者

对于某些患者虽然存在瓣膜病变,但无任何临床表现或不适,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放松警惕,无需任何干预甚至忽略诊治。仍建议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及瓣膜病变情况,给予必要对症处理,甚至需要尽早外科手术。即使目前暂时无需干预,也应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保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合理膳食,避免刺激性饮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避免情绪频繁过度波动。另外,按时随访、定期复查,了解疾病进展并遵从合理化治疗。

心脏瓣膜病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