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最多见于胃溃疡,是溃疡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普通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常发生胃窦前壁小弯侧。胃部病变向深度发展,胃壁变薄,或加上胃腔内压力突然增加,可向腹腔穿破,食物、胃酸、十二指肠液、胆汁、胰液等具有化学性刺激的胃肠内容物流入腹腔,导致剧烈腹痛,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病因
消化性溃疡(80%):胃穿孔最常见的原因是消化性溃疡。由于溃疡不断加深,穿透肌层,浆膜层,最后穿透胃或十二指肠壁而发生穿孔。穿孔后可发生几种不同后果。如穿孔前溃疡底已与胰肝等邻近脏器发生粘连,形成穿透性溃疡,此为慢性穿孔,少数病例溃疡底与横结肠粘连,穿孔后形成胃结肠瘘。以上两种情况大多发生在胃,十二指肠后壁溃疡穿孔,如溃疡穿孔后迅速与大网膜或附近脏器发生粘连,则可穿孔周围形成脓疡。
外伤(18%):其他还有少量胃癌穿孔,偶见于洗胃、胃镜检查、腹部撞击等情况。
一、腹痛
突然发生剧烈腹痛是胃穿孔的最初、最经常和最重要的症状。疼痛最初开始于上腹部或穿孔的部位,常呈刀割或烧灼样痛,一般为持续性,但也有阵发性加重。疼痛很快扩散至全腹部,可扩散到肩部呈刺痛或酸痛感觉。
二、休克症状
穿孔初期,患者常有一定程度休克症状,病情发展至细菌性腹膜炎和肠麻痹,病人可再次出现中毒性休克现象。
三、恶心、呕吐
约有半数病人有恶心、呕吐,并不剧烈,肠麻痹时呕吐加重,同时有腹胀,便秘等症状。
四、其他症状
发烧、脉快、白细胞增加等现象,但一般都在穿孔后数小时出现。
鉴别诊断
胃肠道穿孔引起的气腹需与正常解剖变异间位结肠鉴别。透视下转动体位可以鉴别。
胃肠道穿孔的传统诊断方法为摄取腹部X线平片,观察膈下、腹壁下有无游离气体,以此作为主要诊断依据,但是准确性有限。
急性胰腺炎:腹痛部位多位于上腹部偏左并向背部放射,腹肌紧张程度较轻,血清和腹腔穿刺液淀粉酶升高明显,X线检查膈下无游离气体,CT检查显示胰腺肿胀、胰周渗液等。
急性胆囊炎:右上腹部绞痛或持续性痛阵发性加剧,伴畏寒发热。体征主要为右上腹压痛和反跳痛,有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莫非征阳性。超声提示结石性或非结石性胆囊炎。
急性阑尾炎:溃疡穿孔后消化液沿右结肠旁沟流到右下腹,引起右下腹痛和腹膜炎体征,易与急性阑尾炎混淆。但急性阑尾炎一般症状较轻,发作时无上腹部剧烈疼痛,腹部体征也不以上腹为主,一般局限在右下腹,X线检查无膈下游离气体。
此外,还需与肠系膜缺血性疾病、宫外孕破裂、卵巢囊肿扭转、急性心肌梗死等鉴别。
胃穿孔西医治疗
胃穿孔的治疗原则上应尽快外科手术治疗。治疗延迟,尤其超过24小时者,死亡率和合并症发生率明显增加,住院时间延长。
空腹小穿孔、穿孔时间短、临床表现轻、腹膜炎体征局限或诊断尚未明确时,可先行非手术治疗密切观察。应该严格掌握非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必须严密观察病人的症状和腹部体征的变化,如治疗6~8小时病情无好转或加重,应及时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禁食、止痛、吸氧、静脉输液、持续胃肠减压、应用抗生素、抑酸药等。
手术治疗:胃穿孔伴腹膜炎可行单纯穿孔修补术,后期再行彻底根治性手术。
胃穿孔中医治疗
【治法】益气补虚,清热止血。
【方药】生地、黄芪、大黄、黄连、生甘草。上药共为粗末,每次取30克,水煎服,日1剂。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