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急性胆管炎

急性胆管炎

概述

急性胆管炎是指胆管系统的急性细菌性炎症,并合并有胆道梗阻的病理改变。腹痛、寒战发热、黄疸为典型临床表现(Charcot三联征),如果合并出现低血压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症状,即Reynolds五联征,为重症急性胆管炎的表现,是胆管结石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根据梗阻的部位可将急性胆管炎分为两类:

1、肝外梗阻型:以上腹绞痛、寒战高热和黄疸三大症状为特点。腹痛常最先出现,位于上腹或右上腹,呈持续性痛阵发性加重的绞痛,旋即出现寒战高 热,黄疸在发作后数小时出现。查体于剑下及右上腹明显压痛、肌紧张。部分患者可触到肿大的胆囊或肿大的肝脏.并有压痛。查血白细胞有明显增高.尿胆红素阳性,血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SGPT)均升高。严重时伴低血压或休克,如果处理不及时,可在数小时内昏迷,病死率很高。

2、肝内梗阻型:与肝外梗阻型相似,有腹痛、寒战、高热、脉速、白细胞增高等化脓性感染的全身症状。严重时也可出现低血压及休克。但因只有一侧肝 内胆管梗阻,故可以不出现黄疸或仅有轻微的黄疸。

病因

1、感染: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均可造成胆管的急性炎症。

2、胰液反流:胰液进入胆管,被激活的胰酶腐蚀胆管而产生化学性炎症,在此基础上也易产生继发感染。

3、胆管狭窄:胆管结石既可使胆流不畅,又可因机械刺激使胆管壁产生炎症或溃疡;手术创伤,或造影检查,均可给胆管壁造成损伤、结疤而狭窄,使胆流不畅而诱发感染和炎症。

检查

急性胆管炎的临床表现,轻重悬殊,差别很大,常伴胆囊炎症。

1、腹痛疼痛程度由隐隐钝痛到剧烈绞痛不等,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多在剑突下偏右,肝内胆管之炎症可痛在肝区或左上腹,常向后背或右肩放射。炎症发展到胆管浆膜及其周围时可有腹肌紧张及反跳痛。

2、恶寒发热低热或高热,微恶寒或寒战。可伴心率、脉搏加快。

3、黄疸多在发热后不久出现。或仅见巩膜微黄,亦可有全身黄染。

4、消化道症状常有恶心呕吐、纳呆、腹胀等症状。呕吐后疼痛并不缓解。亦可有吐出蛔虫者。

5、肝大肝内胆管炎症明显时常有肝大、触痛及肝区叩击痛等症状。

诊断

诊断

1、病史及症状见临床表现。

2、实验室检查

(1)血液: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高。胆红素增高,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增高;也可有谷丙转氨酶及淀粉酶增高。

(2)尿:尿胆原减少,尿胆红素呈阳性,淀粉酶也可有增高。

(3)B超检查:胆管扩张,管壁增厚,可有结石、蛔虫及胆囊炎表现。

(4)X线及CT:胆道造影可见胆管扩张或

鉴别诊断

1、胆道蛔虫绞痛甚剧,呈阵发、钻顶样痛,呕吐后有结石等。多可暂时缓解,一般无明显发热,腹部体征较轻。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胆管中之蛔虫。

2、急性胰腺炎腹痛、发热、呕吐等症状与急性胆管炎相似,但血、尿淀粉酶增高明显以及影像学检查之不同可资鉴别。

3、胆管结石胆管结石也常伴轻度胆管炎症,但影像检查有结石的存在而无明显之感染迹象是二者的区别:具有Charcot三联征者即可诊急性胆管炎;在Charcot三联征的基础上发生血压下降、休克者称为四联征,再加上谵语、嗜睡、昏迷等精神症状者称为Reynold五联征,具有四联征或五联征可诊断为急性重症胆管炎;B超或胆道造影,可发现胆管扩张的部位,梗阻或狭窄的部位和性质,有无肝脓肿,胆囊情况。

预防

急性胆管炎西医治疗

治疗原则是手术解除胆管梗阻,胆管减压和引流胆道,以控制感染。约75%病人在病程早期通过非手术治疗(禁食、胃肠减压、解痉镇痛、利胆药物和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可使病情趋于稳定,感染得到控制。但约有25%的病人将最终发展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此刻应及时采用急诊手术治疗。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包括纠正休克、水和电解质失调、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应用等。手术方法要简单有效。主要是胆管切开探查和T管引流术。近来不少地区还采用经皮肝穿刺胆管外引流术来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待病情稳定和感染控制后,再根据胆管造影情况对胆管病变作择期性手术治疗。

急性胆管炎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