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脑干梗塞

脑干梗塞

概述

脑干梗塞: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有粥样硬化,或动脉栓塞、痉挛、炎症导致管腔狭窄、缺血而引起的脑干梗死,可表现为交叉性瘫痪、眩晕、呕吐、眼球震颤、语言、吞咽障碍和感觉异常等。脑梗塞俗称“中风”或“脑卒中”,“中风”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即脑梗塞,它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脑梗塞在所有中风中占70%至80%,近几年来明显增多,且向年轻化发展,有的病人仅仅27岁,但大多数为45岁以上的中老年。

病因
机体因素(25%):

脑干梗阻是脑干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导致脑血流阻断而使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和软化。主要病理改变是脑软化。多见于中老年,常常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或有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史。

疾病因素(35%):

最常见的病因是脑动脉硬化,常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其他的原因有各种动脉炎。先天性动脉狭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高凝状态,Moyamoya病等。

检查

脑梗塞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血管内形成血栓,阻塞了血流,造成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和坏死,使病人出现偏瘫、失语、偏侧肢体麻木、走路不稳、大小便失禁、精神错乱、痴呆、甚至成为植物人,部分脑干梗塞和大面积脑梗塞可致命。

诊断

鉴别诊断

1. 脑出血:发病更急,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出现神经系统局灶定位症状和体征,常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血压增高明显。但大面积脑梗死和脑出血,轻型脑出血与一般脑血栓形成症状相似。可行头颅CT以鉴别。

2. 脑栓塞:起病急骤,数秒钟或数分钟内症状达到高峰,常有心脏病史,特别是心房纤颤、细菌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或其他栓子来源时应考虑脑栓塞。

3. 颅内占位:某些硬膜下血肿、颅内肿瘤、脑脓肿等发病也较快,出现偏瘫等症状及体征,需与本病鉴别。可行头颅CT或MRI鉴别。

预防

脑干梗塞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

主要包括维持生命体征和预防治疗并发症。其中控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启动规范化二级预防措施为重要内容。

2、特殊治疗

主要包括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药物治疗、神经病保护剂、血管内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脑干梗塞中医治疗

[治法]:益气和血,通络降脂,活血,化痰。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