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胆管炎

胆管炎

概述

胆管炎多是在胆汁淤积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细菌可经淋巴道或血道到达胆道,也可从肠道经十二指肠乳头逆行进入胆道。在我国以后者更为常见。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致病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杆菌最多见。急性胆管炎本起病急剧、凶险,是我国胆石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病因
胆道梗阻(50%):

当胆管梗阻变为完全或其中细菌感染加重时,即可造成急性炎症发作。多次反复的急性发作,将进一步加重胆管慢性炎症的病变程度,特别在胆管下端oddi括约肌乳头部和肝内胆管各分支内,经过反复多次的急性发作后,常可造成胆管下端纤维疤痕组织增生和狭窄,以及肝内胆管各段分枝的环境狭窄,这样更加重了肝内外胆管的梗阻程度。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系胆道梗阻(最常见为结石梗阻)使胆汁淤滞、胆管内压力迅速增高所致胆道急性化脓性感染,病情发展迅速,早期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病死率高。

胆管内病变(30%):

急性胆管炎经非手术治疗后,急性炎症获得控制,但未解决胆管内的原发病因(如肝内外胆管结石,胆道蛔虫症或奥狄括约肌狭窄等),胆管内炎症病变转为慢性,胆管壁增厚。慢性胆管炎是急性胆管炎遗留的结果。

检查

慢性胆管炎常表现为中上腹不适、胀痛,或呈绞痛发作,进食油腻食物后可加重上腹疼痛,很少有发热和黄疸,腹部体征不明显,可仅有上腹轻压痛,胆囊不肿大。如发生急性发作,本病起病常急骤,突然发生剑突下或右上腹剧烈、持续性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等三联征。除有急性胆管炎的Charcot三联症(腹痛、寒战高热、黄疸)外,还有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表现,称为Reynolds五联征。

诊断

 可行以下检查以明确诊断:

1、生物化学检查:血、尿淀粉酶的测定,在腹痛发作时应视为常规检查,有助于诊断。可提示本症有伴发胰腺炎的可能。或提示有胰胆管异常合流,返流入胆管的高浓度胰淀粉酶经毛细胆管直接进入血液而致高胰淀粉酶血症。同时测定总胆红质、5′核甙酸酶、碱性磷酸酶、转氨酶等值均升高,在缓解期都恢复正常。在长期病程者则有肝细胞损害,在无症状病例检验方面则正常。

2、B型超声显像:具有直视、追踪及动态观察等优点。如胆道梗阻而扩张时,能正确地查出液性内容的所在和范围,胆管扩张的程度和长度,其诊断正确率可达94%以上。应作为常规检查的诊断方法。

3、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在肝胆管扩张病例易于成功,可清晰地显示肝内胆管及其流向,明确有无胆管扩张和扩张的范围。应用于黄疸病例可鉴别其原因或梗阻部位,并可观察到胆管壁和其内部的病理改变,依其影象的特征以鉴别阻塞的原因。

4、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借助于十二指肠镜可经乳头开口插管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胆管和胰管内,查明胆管扩张的范围和梗阻部位,并能显示胰胆管共同通道的长度和异常情况。

 

预防

胆管炎西医治疗

1、手术治疗

1、胆管扩张支撑引流术:在胆管内置管支撑或U形管引流。

2、胆肠吻合支撑引流术:选择各种形式的胆肠吻合术,经吻合口放置内支撑或经肝引流管。

3、胆管狭窄段切除:胆管端吻合或狭窄段切开成型,带血管蒂的胆囊瓣、圆韧带或空肠瓣修补术。

4、胆管内膜剥出术:增加胆管内径。

5、原位肝移植:有持续性黄疸合并胆汁性肝硬化。

2、药物治疗

抗生素、免疫抑制药、皮质激素、可以作为辅助治疗。

胆管炎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