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

概述

出血性脑卒中又称为颅内出血,是脑卒中的常见形式。虽然其发病率低于缺血性脑卒中,但是预后差,其死亡率和病残率均高于缺血性脑卒中,因此受到了重视。

颅内出血占所有脑卒中的10-15%(在亚洲占30%)。最重要的病因是高血压,尤其是收缩期高血压,而年龄、男性、低胆固醇血症、酗酒、使用违法药物等也是危险因素。脑微小动脉瘤破裂、脑血管淀粉样变性也是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磁共振上的微小出血灶可能与脑动脉淀粉样变性有关。

颅内出血的预后,与许多因素有关。年龄大,出血量多,特定部位出血如脑室内出血或脑干出血等,简明神经功能评分低,这些都是预后不良的指标。血肿量大于60毫升,伴有昏迷的颅内出血病人,死亡率高达90%。关于颅内出血的预后还同治疗等因素有关。

颅内出血的治疗,在于个体化的综合治疗。一方面是对因治疗,如口服抗凝剂相关的颅内出血治疗,首先要停用口服抗凝剂。另一方面,对症治疗,如控制血压、控制颅内压、控制血糖、防止再出血和预防并发症等。在理论上,颅内血肿清除手术可以预防脑组织移位,防止再出血、降低死亡率和改善生存者的生活质量。

病因
粟粒状微动脉瘤破裂(85%)

出血是因粟粒状微动脉瘤破裂所致,多位于基底节壳部,可向内扩延至内囊部。随着出血量的增多形成血肿,破坏脑组织,其周围脑组织水肿压迫邻近组织,甚至发生脑疝。出血沿神经束扩散使其分离,导致神经纤维的生理性传导中断.这种功能障碍在超早期清除血肿后可能得以恢复。脑干内出血,出血破入脑室,则病情严重。

检查

既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史,突然意识障碍和偏瘫。

1、短时间内出现头痛,呕吐,偏身无力或/和麻木,口角歪斜,讲话不清,嗜睡,烦躁,甚至不省人事,这在出血性脑中风的症状中是比较严重的。

2、出血性脑中风的症状还表现在发病初期多有血压升高,心率快,呼吸急促,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3、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动脉硬化,视网膜出血,偶见视乳头水肿。

4、多数出血性脑中风病人脑膜刺激呈阳性。

5、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同向偏盲。出血量大或出血靠近丘脑者常有高热,瞳孔小,昏迷及颞叶勾回疝表现。

6、桥脑出血:交叉性瘫痪,即出血侧面神经和外展神经麻痹,对侧肢体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即病源侧面部感觉障碍和对侧肢体的感觉障碍,双眼向患侧凝视;重症者双瞳孔缩小,昏迷,去脑强直或四肢瘫痪,高热,中枢性呼吸困难等。

7、小脑出血:多表现头晕,频繁呕吐,眼球震颤,共济失调,意向性震颤,行走基底部加宽。出血量大者可表现突然昏迷及枕骨大孔疝表现。

8、脑室出血:重症者出现昏迷,双瞳孔缩小,中枢性高热等。

另外,出血性脑中风的症状还有呕吐、突然昏迷、大小便失禁,发热等,但昏迷是主要的出血性脑中风的症状。

诊断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鉴别诊断

既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史,突然意识障碍和偏瘫,应及时行头颅CT检查,以便鉴别脑出血或脑梗死。CT对急性脑出血的定位准确,表现为高密度影区,出血可破入脑室。 出血性脑卒中分为三级:l级,轻型,病人意识尚清或浅昏迷,轻偏瘫;Ⅱ级,中型,完全昏迷,完全性偏瘫;两瞳孔等大或仅轻度不等;Ⅲ型,重型,深昏迷,完全性偏瘫及去脑强直,双瞳散大,生命体征明显紊乱。

预防

出血性脑卒西医治疗

外科治疗

手术目的在于清除血肿,解除脑疝,可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对于Ⅲ级病例,出血破入脑室者及内侧型脑内血肿,手术效果不佳,可先保守治疗;虽有血肿,但病人神志清楚,病情无进行性恶化者,不宜手术;此外,年龄过大,有系统性疚病,如心、肺、肝、肾功能严重不全,亦不宜手术治疗。

出血性脑卒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