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鼻前颅底肿瘤

鼻前颅底肿瘤

概述

在鼻腔及鼻窦的恶性肿瘤中,癌多于肉瘤,临床上又以鳞状细胞癌居首位,约占70%-80%,好发于上颌窦。腺癌及腺样囊性癌次之,好发于筛窦。肉瘤占鼻及鼻窦恶性肿瘤的10%-20%,好发于鼻腔及上颌窦,其他窦少见。肉瘤又以恶性淋巴瘤为最多,超过60%。颅底肿瘤的种类较多,肿瘤发生于颅底及其相邻近结构,有些肿瘤可由颅内向颅外或是由颅外向颅内发展。肿瘤可通过颅底裂孔,或在破坏颅底骨质后,在颅内生长。专家介绍,颅底肿瘤通常以手术治疗为主,早期确诊肿瘤的部位和特性对颅底肿瘤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侵犯颅底骨质和硬脑的鼻窦癌,采用传统的单纯经鼻窦切除肿瘤方法,难以根治性切除,故远期疗效较差。

病因
病因:

颅底肿瘤的种类较多,肿瘤发生于颅底及其相邻近结构,有些肿瘤可由颅内向颅外或是由颅外向颅内发展。肿瘤可通过颅底裂孔,或在破坏颅底骨质后,在颅内生长。专家介绍,颅底肿瘤通常以手术治疗为主,早期确诊肿瘤的部位和特性对颅底肿瘤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检查

临床表现多样,可表现为顽固性头痛、突眼、视力进行性下降和眼肌麻痹等。

诊断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鉴别诊断

1.垂体瘤:脑垂体瘤垂体瘤是发生在垂体上的肿瘤,通常又称为垂体腺瘤,是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之一,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15%。绝大多数的垂体腺瘤都是良性肿瘤。垂体瘤通常发生于青壮年时期,常常会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生育功能、学习和工作能力。

2.颅咽管瘤:颅咽管瘤起源于垂体胚胎发生过程中残存的扁平上皮细胞,在颅底肿瘤的种类中属于一种常见的先天性颅内良性肿瘤,大多位于蝶鞍之上,少数在鞍内。颅咽管瘤的异名很多,与起始部位和生长有关,如鞍上囊肿、颅颊囊肿瘤、垂体管肿瘤、造釉细胞瘤、上皮囊肿、釉质瘤等。颅咽管瘤起病多在儿童及青少年。其主要临床特点有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颅内压增高、视力及视野障碍、尿崩症以及神经和精神症状。

3.鞍结节脑膜瘤:鞍结节脑膜瘤包括起源于鞍结节、前床突、鞍隔和蝶骨平台的脑膜瘤。鞍结节脑膜瘤的发生原因尚不清楚。有人认为与内环境改变和基因变异有关,但并非单一因素所致。颅脑外伤、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等使细胞染色体突变或细胞分裂速度增快可能与脑膜瘤的发生有关。

4.海绵窦肿瘤:海绵窦区的肿瘤以脑膜瘤居多,但真正原发于海绵窦内的脑膜瘤并不多见,多是由邻近部位侵犯而来,如蝶骨嵴、鞍结节、岩骨、斜坡等,通常海绵窦脑膜瘤是指肿瘤已侵犯海绵窦内部结构。

 

预防

鼻前颅底肿瘤西医治疗

侵犯颅底骨质和硬脑的鼻窦癌,采用传统的单纯经鼻窦切除肿瘤方法,难以根治性切除,故远期疗效较差。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根治性手术,按其进路有两种:

1、颅面联合进路

优点:①可以确定癌瘤犯颅内的范围。②可以切除包括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在内的整块肿瘤,而不遗留残缘。③通过开颅,可在直视下分离硬脑膜,使之免受损伤;并可保护脑组织、静脉窦、颅神经及颈内动脉分支等,可避免出血和脑脊液鼻漏。④当需要切除部分硬脑膜时,便于同步进行硬脑膜缺损修补。

缺点:需向后牵拉脑组织,对大脑干扰较大,需要采取降颅压措施,术后易发生脑水肿。

2、经鼻窦进路

优点:①在切除鼻窦癌的术腔内,同样可以清楚观察到肿瘤侵入颅内的范围。②根据肿瘤侵犯范围,可将切口向额上部延长。除能整块切除原发肿瘤外,还可整块或部分切除受累的眶内容、筛板及硬脑膜,也可利用附近皮瓣或额骨骨膜修补硬脑膜的缺损。③对脑组织干扰轻,不需采取降颅压措施,术后不易发生脑水肿。

缺点:手术适应证较窄,术中难以有效地控制颅内动静脉出血,侵犯颅内较大者的肿瘤完整切除。

鼻前颅底肿瘤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