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概述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cavernous fistula,CCF)是指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动脉壁或其分支发生破裂,以致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交通。由颈内动脉和(或)颈外动脉的硬脑膜支血管与海绵窦形成侧异常交通称为海绵窦硬膜动静脉瘘。

病因

颅内海绵窦段的颈内动脉本身或其在海绵窦段内的分支破裂,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沟通,导致海绵窦内的压力增高。

外伤(30%):

引起者占75%以上,如颅底骨折撕裂、骨片刺破、异物穿通伤、火器伤;其他因素可发生自发性CCF,如动脉瘤破裂、动脉炎、动脉粥样硬化、妊娠期间自发性CCF。

不同的病因会导致治疗过程和效果的不同,如脑外伤颅底骨折引起者,容易造成球囊破裂,使栓塞失败或增加治疗难度,解决的办法如下:(1)准确地判断瘘口的位置;(2)充盈球囊时不要用力过猛;(3)球囊充盈造影剂不要过量;(4)采用多枚球囊治疗。

自发性损伤(20%):

自发性的CCF,瘘口往往不止1个,称为复杂性CCF,有的颈外动脉也会参与,有的累及双侧颈内动脉,这样会给治疗带来难度,解决的办法如下:(1)造影要全面,以防遗漏;(2)先选择压颈试验症状减轻明显的一侧进行治疗,效果满意并保持该侧颈内动脉通畅后再行对侧治疗;(3)先填塞离瘘口较远的海绵窦空间,必要时微弹簧圈辅助,这样会避免遗漏瘘口;(4)采用多球囊栓塞。

检查

1.搏动性突眼

突出度为4~24mm,平均8~10mm,并可见到与脉搏同步的搏动,触摸眼球可感到搏动和“猫喘”样震颤,多发生于CCF的同侧,有时为双侧,少数无眼球突出,极少数仅见于对侧。

2.颅内血管杂音

为最常见且首发的症状,常为突然头痛后闻及连续的机器轰鸣样杂音,有与脉搏一致的增强,听诊时可于眼眶、乳突、颞部、额部、颈部甚至整个头部听到连续的吹风样血管杂音,压迫同侧颈动脉可使杂音消失或减弱。

3.眼结膜充血和水肿

可见眶部、内眦部、眼结膜、视网膜甚至面部、额部都发生静脉怒张、结膜充血甚至出血,可引起暴露性角膜炎。

4.眼球运动障碍

第Ⅲ~Ⅴ脑神经受到扩张海绵窦的牵拉压迫和缺血引起眼球运动障碍伴复视,以外展神经受累最常见;还可因三叉神经第一、二支受压而出现角膜和面部感觉障碍。

5.进行性视力障碍

80%的CCF患者有视力减退,约一半有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失明,主要原因为眼球缺血;如果眼压超过40mmHg应考虑紧急手术闭塞瘘口以防止永久性失明,如不能急诊手术则应采取外眦切开术、口服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乙酰唑胺)或静点甘露醇等辅助措施以保护视力。

6.头痛

常见于患病早期,多局限于眼眶和颞部,与局部的和脑膜的血管极度扩张或三叉神经第一、二支受到扩张的海绵窦牵拉有关。

7.颅内出血和鼻出血

少量鼻出血多为鼻腔黏膜的血管扩张破裂所致,大量鼻出血多为蝶窦壁骨折、海绵窦段颈内动脉形成假性动脉瘤突入窦内造成破裂所致,需紧急手术闭塞瘘口;颅内静脉压过高者可导致硬膜下、蛛网膜下腔和(或)脑实质内出血,需急症手术。

8.神经功能障碍

颈内动脉盗血和颅内静脉淤血可引起颅内压增高、精神障碍、癫痫、偏瘫、失语等,少数向椎管内静脉引流者还可引起脊髓功能障碍。

诊断

诊断标准

CCF的诊断主要是靠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典型的眼征,尤其是加上有颅脑外伤史即可确定诊断。头颅CT、MRI可发现突眼,海绵窦显影增强或眼静脉增粗,可作为辅助诊断。

诊断脑血管造影能为血管内治疗提供全面信息。

但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突眼相鉴别:

(1)突眼性甲状腺肿。

(2)眶内肿瘤。

(3)眶内血管性肿瘤。

(4)海绵窦血栓形成。

(5)脑膜膨出。有经验的医生常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鉴别诊断

临床上需与眶内脑膜瘤膨出、眶内动脉瘤及海绵窦血栓形成鉴别。另外也应排除颅内其它血管畸形所致的搏动性突眼、颅内血管杂音,如硬脑膜动静脉瘘、脑动静脉瘘。

预防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西医治疗

CCF的治疗目的

(1)保护视力。(2)消除杂音。(3)使眼球回缩。(4)防止脑缺血或出血。

由于CCF的临床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以减少动脉血液流入海绵窦。但由于瘘的供血是多途径的,故对本病的治疗仍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20世纪70年代以前外科治疗大体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初~1930年):结扎患侧颈动脉,有效率30%~40%,缺血加重且易复发。第二阶段(1931~1960年):孤立术。先结扎颈部动脉,继之开颅夹闭床突上段,有效率56.9%。第三阶段:放风筝填塞。开颅借穿刺针导入铜丝、马尾。个别报道开颅行直视下修补手术。但由于开颅手术的繁琐和导致并发症后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以及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或解剖治愈,所以有条件的医院目前比较普遍的是采用血管内治疗。

CCF的栓塞治疗效果一般栓塞治疗后,颅内杂音立即消失,数小时后结合膜充血水肿明显好转,1周后眼球突出可恢复正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应是闭塞瘘口而又保持颈内动脉的通畅,恢复解剖治愈。1987年Debrun报道颈内动脉通畅率为80%。

栓塞过程中容易遇见的问题

(1)假性动脉瘤:本组遇到3例,均同时进行了GDC栓塞,这提醒人们临床工作者,治疗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2)球囊早泄:本组遇到6例,其中3例是结束治疗后2天内发生的,病人突然听到杂音,并且眼部症状复发,再次行栓塞后治愈。(3)球囊早脱:在充盈球囊或回抽造影及时发现球囊不充盈或回抽为血液而充盈的球囊无变化,本组遇到12例,这与安装球囊的牢靠程度有关,经验丰富者能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4)颈内动脉闭塞:这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瘘口过小或过大或多发是造成颈内动脉闭塞的主要原因,有时是球囊误栓,有时是因无法有效地堵塞瘘口而进行的治疗措施,但是一定要视病人的情况而定,否则将引起不可挽回的后果。

栓塞后的处理(1)持续输液,促进排尿,以尽快排出造影剂,减少刺激。(2)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3)穿刺侧下肢制动24h,以防止局部出血。(4)根据情况应用脱水、激素药物及对症治疗。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