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酒精性肝硬化

酒精性肝硬化

概述

酒精性肝硬化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硬化。是酒精肝病的终末阶段,属于门脉性肝硬化类型。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明显增加,约占肝硬化的7%左右 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

长期过量饮酒,特别是饮用高度数的酒,就会使肝细胞反复发生脂肪变性、坏死和再生,最终导致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生与饮酒者的饮酒方式、性别、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及是否合并肝炎病毒感染有关。一次大量饮酒较分次少量饮酒的危害性大,每日饮酒比间断饮酒的危害性大。饮酒的女性较男性更易发生酒精性肝病。营养不良、蛋白质缺乏、合并慢性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等因素都会增加肝硬化的危险。

病因

病因

长期过度饮酒,肝细胞反复发生脂肪变性,坏死和再生,最终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酒精性肝病在病理上表现为三部曲: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且三者常有重叠存在。

 

检查

1. 代偿期(一般属Child-Pugh A级):可有肝炎临床表现,亦可隐匿起病。可有轻度乏力、腹胀、肝脾轻度肿大、轻度黄疸,肝掌、蜘蛛痣。影像学、生化学或血液检查有肝细胞合成功能障碍或门静脉高压症(如脾功能亢进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证据,或组织学符合肝硬化诊断,但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或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2. 失代偿期(一般属Child-Pugh B、C级):肝功损害及门脉高压症候群。

1) 全身症状:乏力、消瘦、面色晦暗,尿少、下肢浮肿。

2) 消化道症状:纳差、腹胀、胃肠功能紊乱甚至吸收不良综合症,肝源性糖尿病,可出现多尿、多食等症状。

3) 出血倾向及贫血:齿龈出血、鼻衄、紫癜、贫血。

4) 内分泌障碍:蜘蛛痣、肝掌、皮肤色素沉着,女性月经失调、男性乳房发育、腮腺肿大。

5) 低蛋白血症:双下肢浮肿、尿少、腹水、肝源性胸水。

6) 门脉高压:腹水、胸水、脾大、脾功能亢进、门脉侧支循环建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

诊断

临床表现:肝硬化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表现

长期饮酒史,没有其他慢性肝炎病史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肝纤维化指标检查

病原学检查:排查其他病毒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抗体检测排查自身免疫性肝炎。

影像学检查:B超,CT提示肝硬化

内窥镜检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鉴别诊断:

1、慢性病毒性肝炎

2、自身免疫性肝炎

3、干燥症

4、遗传性代谢性肝病

5、其他:心源性肝硬化,药物性肝硬化

预防

酒精性肝硬化西医治疗

本病无特效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针对病因和加强一般治疗,使病情缓解及延长其代偿期,对失代偿期患者主要是对症治疗,改善肝功能和抢救并发症;对有门脉高压的患者应采取各种防止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措施,包括选择好适应证和时机进行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1、休息代偿期患者宜适当减少活动,注意劳逸结合,失代偿期应卧床休息为主。

2、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而易消化的食物为宜。有肝性脑病先兆时,应限制或禁食蛋白质;有腹水时饮食应少盐或无盐。禁酒及避免进粗糙、坚硬食物;禁用损害肝脏的药物。

3、支持治疗失代偿期患者食欲缺乏,进食量少,宜静脉输入葡萄糖、维生素c、胰岛素、氯化钾等,应特别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病情较重时应用氨基酸,白蛋白或鲜血。

西医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品种繁多的护肝药不宜滥用,以少用药和用必要的药为原则。平日可用维生素和消化酶。

腹水治疗①限制钠、水的摄入;②利尿剂常用的有保钾利尿剂安体舒通20-60mg,每日3次,如效果不显著可用双氢克尿塞或速尿;③导泻,如利尿剂无效,或在合并肝肾综合征、低钠血症时,可用甘露20g每天l-2次日服。

酒精性肝硬化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肝郁脾虚证

【症见】胁肋胀痛,胸闷腹胀,食欲减退,大便不实或溏,精神不振,舌苔薄白,脉细弦。

【治则】疏肝健脾。

【方药】柴芍六君子汤、逍遥散加减。

2、瘀滞肝络证

【症见】胸胁右侧刺痛,肝脏肿硬,按之痛甚,腹大坚满,脉络怒张,面颈胸臂有血病,丝状红缕,手掌赤痕,唇色紫褐,口渴不欲饮,大便色黑,舌质紫红或有斑点,脉细涩。

【治则】行气化瘀通络。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

3、寒湿困脾证

【症见】右胁疼痛,肝脏肿大,脘腹痞胀,手足不温,下半身胖肿,口和不渴,大便溏薄,舌苔厚腻,脉沉迟。

【治则】温中健脾,化湿利水。

【方药】实脾饮加减。

4、气血两虚证

【症见】右胁疼痛,腹部胀大,面色萎黄,视物昏花,心悸健忘,纳少,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

【治则】健脾益气,补血养肝。

【方药】人参养营汤加减。

5、肝肾阴虚证

【症见】肝区隐痛,腹胀纳差,倦怠乏力,头晕目眩,口干口苦,心烦失眠,舌谈红,苔薄白,脉弦细或弦数。

【治则】滋补肾阴,柔肝软坚。

【方药】麦味地黄丸合青篙鳖甲散加减。

(二)针灸治疗

体针选肝俞脾俞、中封,用平补平泻法,每日针刺一次,每次取穴2-3穴,5日为一疗程。

耳针取肝、胃、皮质下、内分泌等穴,中度刺激或留针。每次选用2-3穴,隔日一次,或每日一次。

当上述治疗无效时采用:

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定期少量、多次输注白蛋白及鲜血。

腹水浓缩回输,但有腹水感染及疑有癌性腹水时不能采用本法。

本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肾功能衰竭时,应作出相应的治疗。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