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喉肿瘤

喉肿瘤

概述

喉肿瘤可分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常见有喉乳头状瘤,可发生于各年龄,但儿童和成人的喉乳头状瘤各有不同的特点。儿童喉乳头状瘤多发生于3~12岁儿童,可能由病毒感染引起,常在喉粘膜多处发生。镜下,呈典型乳头状瘤结构,电镜下,有时可检见细胞核内病毒包含体。被覆乳头的鳞状上皮角化不明显,很少发生恶性变。成人喉乳头状瘤常为单发性,往往位于声带的下侧面。被覆乳头之鳞状上皮每呈较显著的角化,较易发生癌变,故被视为癌前病变。喉部的其他良性肿瘤,如腺瘤、血管瘤、纤维瘤、软骨瘤以及神经纤维瘤均较少见。喉癌是较常见的喉恶性肿瘤,约占所有癌症的2%~3%。患者多在50~70岁之间,男多于女。常发生于吸烟较多者,此外,长期吸入有害物质、酗酒、环境污染以及喉乳头状瘤或喉粘膜白斑等,均可能与喉癌发生有关。喉癌可发生于喉内不同的部位,最多见者为声带癌,癌局限于声带内;其次是声门上癌,癌发生于声门上区,如会厌、杓会厌壁、室带和喉室等处;声门下癌较少,位于声带以下、环状软骨下缘以上的部位。喉癌的组织学类型中,鳞状细胞癌最多,约占95%~98%,腺癌较少,约占2%。

病因

1、吸烟:吸烟是对我们身体危害最大的,很多人都知道这种情况,但是就是戒不了。吸烟不但引起喉癌,还能够引起肺癌等一系列的癌症。烟草燃烧时,所产生的烟草焦油中苯芘有致癌作用。烟草烟可以使纤毛运动停止或迟缓,同时引起粘膜水肿和充血,上皮增厚或鳞状化生,成为致癌的基础。所以为了我们耳朵健康和家人的健康,一定要少吸烟。

2、酗酒:长期的酗酒也会使咽喉发生癌变的可能。

3、空气污染:长期处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中,生产性粉尘或废气如二氧化硫、铬、砷等有害物质的长期吸入身体中,有致癌可能。

4、病毒感染:病毒能够引发咽喉部的疾病,这些疾病在经过病毒的再次侵袭就会有癌变的可能。

5、癌前期病变: 喉白斑病是一种声带粘膜上皮角化不良,在粘膜上出现白色斑声的病变。由长期上呼吸道感染、吸烟、有害气体刺激,用声过度等慢性刺激所引起。往往最后发生癌变。

6、慢性炎症刺激如慢性喉炎或呼吸道炎症。

检查

 喉肿瘤的临床表现:

(一)喉肿瘤的早期症状临床表现主要是声音嘶哑:是声带癌最早出现的症状,多为持久性,并逐步加重。声门下喉癌早期症状不显著,而声音嘶哑则为较晚期的症状。咽喉部异物感和疼痛常为声门上癌比较早期出现的症状

(二)喉肿瘤的晚期症状临床表现:在癌破溃后,可以出现咽喉部疼痛,有时放射到同侧耳内,为较晚期出现的症状。 喉癌临床表现(1)咳嗽和痰中带血:发生于癌破溃之后,是常出现的症状。 喉癌临床表现(2)呼吸困难:是较晚期的症状,说明癌已发展到堵塞喉腔。 喉癌临床表现(3)颈淋巴结转移:可转移到同侧颈深中部淋巴结,晚期可能转移到对侧。 (4)喉镜检查:早期声带增厚,一侧是声带充血,表面粗糙不平,逐渐在声带表面出现颗粒状隆起,后呈乳头状或菜花状肿物,稍久声带运动受限或固定,晚期常变成溃疡,并向喉的上下部发展而侵犯喉的邻近组织,并有颈部淋巴结转移。 

 

诊断

可行以下检查以明确诊断:

对于咽喉部肿瘤而言,活体组织检查是确诊的必要手段,对表面有正常粘膜的深部肿瘤,可以细针穿刺作细胞学检查,或者用活检穿刺针取组织送病理检查。在影像学检查当中,常规X线口咽部侧位摄影,有助于确定肿瘤部位。CT水平摄影除可见到咽侧肿物外,对于有无 咽旁间隙侵犯,有无下颌骨破坏或判断颈淋巴结是否肿大,有无可疑转移有一定帮助。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临床应用有利于区别肿瘤与正常组织,而且能在不同方位现实显示病变解剖部位,对口咽部肿瘤的侵犯范围,可以有比较明确的诊断。

(一)良性肿瘤

喉乳头状瘤(papillomaofthelarynx)是喉部良性肿瘤中最常见者。可发生于各年龄,但儿童和成人的喉乳头状瘤各有不同的特点。儿童喉乳头状瘤多发生于3~12岁儿童,可能由病毒感染引起,常在喉粘膜多处发生。镜下,呈典型乳头状瘤结构,电镜下,有时可检见细胞核内病毒包含体。被覆乳头的鳞状上皮角化不明显,很少发生恶性变。成人喉乳头状瘤常为单发性,往往位于声带的下侧面。被覆乳头之鳞状上皮每呈较显著的角化,较易发生癌变,故被视为癌前病变。

喉部的其他良性肿瘤,如腺瘤、血管瘤、纤维瘤、软骨瘤以及神经纤维瘤均较少见。

(二)恶性肿瘤

喉癌是较常见的上呼吸道恶性肿瘤,约占所有癌症的2%~3%。患者多在50~70岁之间,男多于女。常发生于吸烟较多者,此外,长期吸入有害物质、酗酒、环境污染以及喉乳头状瘤或喉粘膜白斑等,均可能与喉癌发生有关。喉癌可发生于喉内不同的部位,最多见者为声带癌,癌局限于声带内;其次是声门上癌,癌发生于声门上区,如会厌、杓会厌壁、室带和喉室等处;声门下癌较少,位于声带以下、环状软骨下缘以上的部位。喉癌的组织学类型中,鳞状细胞癌最多,约占95%~98%,腺癌较少,约占2%。喉癌常向粘膜下浸润生长,并可蔓延扩展侵犯附近软组织,亦可穿破环甲膜和破坏甲状软骨侵犯颈前软组织、甲状腺,癌向后扩散可累及食医`学教 育网搜集整理管,向下蔓延而至气管。喉癌转移一般发生较晚,常经淋巴道转移至颈部淋巴结,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淋巴结,然后沿颈内静脉向上、下部位的淋巴结扩展。血道转移可至肺、肝、肾和骨等处,但较少见。喉癌的转移与其发生部位、生长方式和分化程度有关。声带癌多分化较高、发展较慢,又由于声带淋巴管较少,因而转移率最低。声门上癌多分化较低、发展较快,加之该区淋巴管丰富,故颈淋巴结转移率最高。浸润型喉癌转移率高,而呈疣状生长的高分化鳞癌(喉疣状癌)则很少转移。

喉肉瘤很少见,约占喉肿瘤的1%,其中以纤维肉瘤较常见,横纹肌肉瘤、软骨肉瘤较少,此外,喉恶性淋巴瘤和恶性黑色素瘤极少。

凡年龄超过40岁,有声嘶或咽喉部不适、异物感者,均须用喉镜仔细检查。

 

1.活检,明确癌肿组织学类型及恶性程度。  2.影像学检查,颈部CT、MRI有助于了解肿瘤侵袭范围和转移部位。 3.喉镜检查,对可疑病变,应在间接喉镜、直接喉镜、纤维喉镜或电子喉镜下进行活检,确定诊断。间接喉镜若检查不满意,可采用纤维喉镜或直接喉镜检查,以免遗漏病变,贻误诊断。检查可发现喉部肿物呈灰白色、红色,表面不光滑,可呈溃疡状、菜花状。检查时要注意肿瘤的大小、范围及声带的活动度,并仔细检查颈部淋巴结的大小、活动度、喉部外形有无变化以及喉部活动度,作为临床分期的依据。 4.前后位断层摄影,有助于了解声门上、下侵犯情况,CT有助于了解喉支架软骨有无破坏,会厌前间隙、声门旁隙有无侵犯,颈淋巴结有无转移,X线胸片可除外有无肺部转移。

 

鉴别诊断:
  1.声带小节及息肉:皆好发于声带前1/3中l/3交界处,呈灰白色小米粒大。表面光滑,带有蒂,随呼吸活动,常为双侧对称性生长,基底充血。主要表现为音哑。
  2.喉结核:其主要症状为声嘶,发声低弱,甚至失音。喉痛剧烈,常妨碍进食。喉镜检查可见喉黏膜苍白水肿,有浅溃疡,有黏脓分泌物。病变多发生于喉的后部。偶可有结核瘤呈肿块状,多数患有进行性肺结核。肺X线摄片,痰结桩菌检查和活检可助鉴别。
  3.喉乳头状瘤:病程较长,常带蒂,即使基底广,病变多在黏膜表层,通常不引起声带活动障碍,需靠活检最后鉴别。
  4.喉角化症及白斑症:多发生于声带游离缘,表现为白色和粉红色斑块.有长期音哑,应取鉴别。
  5.喉梅毒:多见于喉的前部,常为溃烂破坏组织较多。表现为音哑、喉痛不明显,有性病史。血康一华反应阳性,可活检确诊。
  6.喉淀粉样变:临床表现轻度音哑,有时为喘鸣样呼吸不畅,病变好发于声门下喉前部,亦可在室带、声带发病,呈单发或多发性结节,或粘膜弥漫增厚,声带甚少固定,病程较长。病检淀粉样蛋白刚果红染色阳性,弥漫性病变对皮质激素敏感。
  7.Wegener氏肉芽肿:临床表现为音哑,喉部溃疡,继发感染,常伴发呼吸困难,病理组织为坏死性肉芽,脉管炎及散在巨细胞和炎性细胞浸润.常有肺肾病变,病检确诊。

预防

喉肿瘤西医治疗

1、喉良性肿瘤中只需要手术切除,不需要行放射治疗及全身化疗。

2、喉恶性肿瘤位置隐深,确诊大多已近晚期,预后较差。据因内外报道,对本病多采用综合疗法,即术前先行放疗,再行手术切除术。在切除咽、喉肿瘤和颈淋巴结廓清术后,根据手术范围,用颈部或胸大肌皮瓣,或上迁胃肠,或取带血管肠段进行修复,尚能恢复咽、喉的功能。

治疗喉癌的方法选择与病变的程度有关。早期患者可选择放疗,也可选择手术,中晚期患者则选择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治疗方法有喉部分切除、全喉切除及喉癌联合根治术。

早期喉癌通常采用放射治疗,即通过放射线照射使肿瘤细胞坏死。当你进行放射治疗前,必须有明确诊断,也就是说有病理组织学或细胞检查明确诊断方可进行治疗,因为放射线对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同样会发生损害。放射治疗也可以是在手术治疗后,如无意外,在术后两周内可行放射治疗。

若行部分喉切除术,发音功能多会影响变嘶哑,但仍能讲话,呼吸一般不须改道,生活大致正常,若行全喉切除术,则对患者的生活影响较大,丧失发音功能,且须颈前下方正中气管造瘘,呼吸改道造成生活不便,但经2-3月后,大多数患者都能逐渐适应呼吸改造的变化。

在术前采取诱导化疗,肿瘤缩小再行手术治疗、术后辅助化疗及晚期有远处转移患者的单纯化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及转移率,延长生存期,常用化疗药物有紫杉醇,多西紫杉醇,5-FU,顺铂等,方案的选择主要依据肿瘤的病理组织类型,有条件时应根据肿瘤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药物,化疗以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最佳。

喉肿瘤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