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晕动病

晕动病

概述

晕动病是汽车、轮船或飞机运动时所产生的颠簸、摇摆或旋转等任何形式的加速运动,刺激人体的前庭神经而发生的疾病。患者初时感觉上腹不适,继有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旋即有眩晕、精神抑郁、唾液分泌增多和呕吐。由于运输工具不同,可分别称为晕车病、晕船病、晕机病(航空晕动病)以及宇宙晕动病。

晕动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主要与影响前庭功能有关,前庭器的内耳膜迷路的椭圆囊和球囊的囊斑是感受上下和左右的直线运动,三个半规管毛细胞感受旋转运动,当囊斑或毛细胞受到一定量的不正常运动刺激所引起的神经冲动,依次由前庭神经传至前庭神经核,再传至小脑和下丘脑,因而引起一系列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表现,前庭受刺激后影响网状结构,引起血压下降和呕吐,前庭神经核通过内侧纵束纤维至眼肌运动核引起眼球震颤,小脑和下丘脑受神经冲动后引起全身肌肉张力改变。

病因
前庭刺激(75%)

晕动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主要与影响前庭功能有关,前庭器的内耳膜迷路的椭圆囊和球囊的囊斑是感受上下和左右的直线运动,三个半规管毛细胞感受旋转运动,当囊斑或毛细胞受到一定量的不正常运动刺激所引起的神经冲动,依次由前庭神经传至前庭神经核,再传至小脑和下丘脑,因而引起一系列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表现,前庭受刺激后影响网状结构,引起血压下降和呕吐,前庭神经核通过内侧纵束纤维至眼肌运动核引起眼球震颤,小脑和下丘脑受神经冲动后引起全身肌肉张力改变。

视觉因素(10%)

经大量临床统计得出结论,晕动病与视觉可能有一定关系,例如,当人们凝视快速运动或旋转的物体时也同样可引起本病。

其他因素(10%)

例如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噪音,特殊气味,情绪紧张,睡眠不足,过度疲劳,饥饿或过饱,身体虚弱,内耳疾病等均易诱发本病。

检查

本病常在乘车,航海,飞行和其他运行数分钟至数小时后发生。初时感觉上腹不适,继有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旋即有眩晕,精神抑郁,唾液分泌增多和呕吐,可有血压下降,呼吸深而慢,眼球震颤,严重呕吐引起失水和电解质紊乱,症状一般在停止运行或减速后数十分钟和几小时内消失或减轻,亦有持续数天后才逐渐恢复,并伴有精神萎靡,四肢无力,重复运行或加速运动后,症状又可再度出现,但经多次发病后,症状反可减轻,甚至不发生。

诊断

诊断

本病常在乘车、航海、飞行和其他运行数分钟至数小时后发生。初时感觉上腹不适,继有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旋即有眩晕、精神抑郁、唾液分泌增多和呕吐。可有血压下降、呼吸深而慢、眼球震颤。严重呕吐引起失水和电解质紊乱。症状一般在停止运行或减速后数十分钟和几小时内消失或减轻。亦有持续数天后才逐渐恢复,并伴有精神萎靡、四肢无力。重复运行或加速运动后,症状又可再度出现。但经多次发病后,症状反可减轻,甚至不发生。

鉴别诊断

1、内耳眩晕病:又称美尼尔病,是内淋巴积水所致的一种内耳病变。它的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的眩晕,眩晕时可感到四周景物或自身在旋转或摇晃。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以及耳鸣、听力减退、眼球震颤等。本病可归属中医学眩晕的范畴,针灸治疗眩晕,在《针灸甲乙经》中即有记载。现代较早的报道见于60年代初期。近年开展的电头皮针、艾绒压灸等法,对控制急性发作有明显效果。目前针灸治疗本病的平均有效率在90%左右。

2、前庭神经炎:前庭神经炎(vestibularneuronitis)系因前庭神经元受累所致的一种突发性眩晕疾病。以青年成年人较多见。

3、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耳鼻喉科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由于小脑及脑干依靠椎-基底动脉的供血,当椎-基动脉发生病变时,脑部血流不畅,供血不足,常出现眩晕等症状。本病属于中医“眩晕”、“厥证”等范畴。其病机常与血虚血滞,夹痰上扰,气机受阻有关。

预防

晕动病西医治疗

发病时患者宜闭目仰卧。坐位时头部紧靠在固定椅背或物体上,避免较大幅度的摇摆。环境要安静,通风要良好。同时可选用抗组胺和抗胆硷类药物,常用有如下一些:

1、氢溴酸东莨菪硷(scopolamin hydrobromide),0.3~0.6mg,每日3次。副作用有口干、嗜睡、视力模糊。青光眼忌服。

2、茶苯海明(晕海宁、乘晕宁,theohydramin),每次口服25~50mg,每日3次。副作用有嗜睡。

3、盐酸倍他司汀(抗眩啶)每次口服4~8mg,每日3次。

4、盐酸美克洛嗪(敏克静meelizine hydrochlori-de),每次口服25mg,每日3次。副作用嗜睡、视力模糊、口干、疲乏。

5、其他如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氯丙嗪、地西泮(安定)等止吐剂和镇静剂亦可酌情使用。

易患本病的患者,应积极寻找诱发原因,并加以避免。在旅行前11/2~1小时先服用上述药物一次剂量,可减轻症状或避免发病。

晕动病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