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桡骨头半脱位

桡骨头半脱位

概述

桡骨头半脱位又称牵拉肘,多见于是5岁以下的小儿,因其桡骨头未发育好,桡骨颈部的环状韧带只是一片薄弱的纤维膜,一旦小儿的前臂被提拉,桡骨头即向远端滑移;恢复原位时,环状韧带的上半部不及退缩,卡压在肱桡关节内,称为桡骨头半脱位。随着小儿逐渐长大,桡骨头良好发育,环状韧带也增厚增强,以后即不再发生半脱位。

病因
间接暴力(45%):

本病多为间接暴力所致。如:用双手牵拉幼儿腕部走路中跌倒;穿衣服时由袖口牵拉幼儿腕部;在床上翻滚时,身体将上肢压在身下,迫使肘关节过伸等外力造成。

直接暴力(30%):

骨头的关节面和桡骨纵轴有一定的倾斜度,其大小与前臂旋转活动有关。倾斜度的变化会影响环状韧带的上下活动,在前臂的旋前旋后位,这种倾斜度的可变性无疑使之易于脱位。

当肘关节伸直位手腕或前臂突然受到旋转动作的纵向牵拉,环状韧带下部将产生横行撕裂,向下轻微活动,肱桡关节间隙变大,关节囊及环状韧带上部由于关节腔的负压作用,只需滑过桡骨小头倾斜远端一部分关节面就可嵌顿于桡骨关节间隙,从而阻止了桡骨小头复位,造成桡骨小头半脱位。

病理机制:

桡骨头向远端滑移,恢复原位时,环状韧带的上半部不及退缩,卡压在肱跷关节内,成为桡骨头半脱位。随着小儿逐渐长大,桡骨头良好发育,换装韧带也增厚增强,以后即不再发生半脱位。

检查

1、有上肢被牵拉病史, 通常是年轻的父母搀着小儿上街,小儿的上肢上举,父母的上肢下垂,遇有台阶时,父母的手突然提起小儿之手帮助小儿走过台阶,次之立刻出现症状,或用强制手段为小儿套上羊毛衫,粗暴的牵拉力量也会出现桡骨头半脱位。

2、小儿诉肘部疼痛不肯用该手取物和活动肘部,拒绝别人触摸。

诊断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检查可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在鉴别诊断方面,桡骨小头脱位与桡骨小头半脱位要区别开来。1671年由Fournier首先描述。桡骨小头半脱位又称达拉肘,是婴幼儿常见的肘部损伤之一。发病年龄1~4岁,其中2~3岁发病率最高,占62.5%。

预防

桡骨头半脱位西医治疗

1、要早期手法复位,防止局部水肿后造成困难。

2、复位成功后,用颈腕带悬吊一周,防止复发而形成习惯性脱位。

3、手法复位方法:术者一手握住患肘腕部上方,另一手用拇指向背侧按压桡骨小头,同时迅速将前臂旋后,屈肘90°并同时使前臂再旋前,此时如感到有复位时的弹响,说明复位。病儿哭闹停止,并可自主取物、上举。如无弹响,病儿哭闹不停,患侧手仍不敢持物,可能未复位或复位时间较晚,局部有水肿造成弹响不明显。需观察一段时间,必要时重新复位。

复位时不用麻醉,先将前臂旋后,伸肘稍加牵引,拇指压肘前桡骨小头处,屈曲肘关节,必要时前后旋转前臂,可感到复位的响声,复位后肘部及前臂可活动自如。复位后用三角巾悬吊一周。如活动时疼痛或复发,宜用石膏固定于屈肘90度2周,应注意勿提拉小儿手臂,防止复发。4~6岁后桡骨头长大,即不易脱出。

桡骨头半脱位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