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的鼻咽部和耳朵是相通的,从鼻咽部到中耳之间的这条通道叫咽鼓管,小儿的咽鼓管比较短、宽且直,呈水平位,病原体及分泌物很容易经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急性严重,中耳炎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最常见症状。小儿是各型中耳炎的好好发人群,由于小儿难以描述耳痛、耳闷或听力下降等表现,临床上常易漏诊和误诊,容易转换为比较难治的中耳炎,中耳炎常发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中耳炎一旦鼓膜穿孔,可见脓液从耳中流出,此时肿胀的症状反而减轻。
正常人中耳与鼻、咽管相通。当鼻咽部存在大量细菌的时候,这些病原体就很容易进入耳部。小儿的咽鼓管比较短而宽,而且呈水平位置,一旦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很容易经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急性炎症。比如感冒、鼻炎、咽炎等。
游泳(15%):游泳时,水会从外耳道进入耳朵,但如果鼓膜没有孔的话,水是不会从外耳进入中耳的。不过,如果游泳池里人较多,清洁卫生又做得不是很到位的时候,水中的细菌或消毒剂会通过孩子的鼻、口进入体内,导致感冒,进而引起中耳炎。
躺着喝奶(15%):婴儿平躺着喝水、喝奶,水或奶会向鼻咽方向流入,有导致中耳炎的危险。所以,宝宝喝奶或其他饮料时,要将他的头抬高一些,并随时给他擦掉流出来的水或奶。
疲劳(15%):睡眠不足或体力消耗过大,是免疫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生活有规律、饮食营养均衡再加上适量运动对于保持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不要让孩子玩得太累,而且一定要让他得到充分的休息。
吸烟(10%):家里有人吸烟,容易诱发中耳炎。即使你把那个吸烟者赶到阳台上吸烟,他的头发和衣服上也会沾有香烟的有害物质。他再去抱宝宝时,这些有害物质就会吸附在宝宝的鼻咽黏膜上,容易引起炎症。
集体生活(10%):在幼儿园里,孩子接触感冒病菌或病毒的机会大大增加,从而增加患中耳炎的可能性。
外出(10%):在密闭的火车或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上,或者在通风不好、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很容易感染上感冒病毒,也很容易让宝宝患上中耳炎。所以,带孩子外出,要尽可能避开人群拥挤的场所。
治疗中断(5%):通常急性中耳炎在吃了几天药后症状就会得到缓解甚至消失,这时不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就认为宝宝已经好了,停止吃药和治疗。中途停止治疗是急性中耳炎长期不愈甚至转为慢性的原因之一。
一、出现没有感冒症状的发烧
若孩子出现没有感冒症状的发烧,家长们就需警惕他是不是得了中耳炎。
二、不肯吃东西、哭闹,不愿入睡
耳朵的构造很特殊,里面是骨头,外面包着一层皮肤,两者间没有其他可起到缓冲作用的肌肉组织等。所以,中耳炎一旦发病,会剧痛难忍。婴儿虽然说不出来,可是只要动动嘴,不管是吸吮和吞咽动作,都会压迫感染部位感到疼痛。因此,宝宝可能会在吃东西时烦躁、哭闹,也可能不愿入睡。
三、反应迟钝
分泌性中耳炎不会流脓,可是有液体大量存留于中耳部位,可能给宝宝造成暂时性的听力障碍,出现反应迟钝的症状表现。
四、耳朵中流出黄色、白色或者含有血迹的液体
如果孩子耳朵中流出黄色、白色或者含有血迹的液体,那么你的宝宝肯定是患上了中耳炎,流出的脓液说明原本留存于中耳的液体已经冲破了耳鼓。
一、患耳附近头部剧痛,不肯吃东西、哭闹,不愿入睡。罗仁忠说,耳朵的构造很特殊,里面是骨头,外面包着一层皮肤,两者间没有其他可起到缓冲作用的肌肉组织等。
二、发烧,中耳炎往往伴随着突然发烧,体温可升至37.8℃至40℃。
三、看有无化脓,如果耳朵中流出黄色、白色或者含有血迹的液体,那么你的宝宝可能是患上了中耳炎。流出的脓液说明原本留存于中耳的液体已经冲破了耳鼓。
小儿中耳炎西医治疗
鼓室成形技术
鼓膜成型术是一种可以治疗中耳病灶和重建鼓室传音结构的手术,目的是清除病灶,并修复鼓膜及重建听骨链,以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此疗法治疗中耳炎在临床上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为耳病患者带来了健康福音,获得了众多治愈患者的高度好评。
小儿中耳炎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耳部疾病是由于致病邪毒侵犯,使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失调,从而发生病理变化,具体到中耳炎,即为肝胆湿热、邪气盛行所致。当机体正气旺盛,邪气便不易侵犯而发生病。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