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完全流产

完全流产

概述

完全流产是指妊娠物已全部排出,阴道流血量减少,逐渐停止,腹痛消失,妇科检查时宫颈口关闭,子宫迅速复旧,子宫大小接近正常。

导致流产的原因很复杂,是多种的,有遗传基因缺陷,母体因素(包括母体全身性疾病,生殖器异常,内分泌异常,不良生活习惯,创伤刺激),免疫功能异常,环境因素等。早期流产常见原因为胚胎染色体异常、黄体功能不足、免疫因素等,而晚期流产常见原因为子宫畸形、子宫颈口松弛、子宫肌瘤等。

病因

导致流产的原因很复杂,是多种的,早期流产较为常见的原因为染色体异常、内分泌异常、子宫发育不良或畸形。

一、染色体异常:染色体异常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如单体、三体、多倍体;结构异常,如断裂、缺失、易位均可致流产。有人对自然流产和治疗性流产进行染色体的研究,发现在自然流产中核型异常者占60%。核型异常者每伴有胎儿或胎盘等一种结构上的异常。而核型正常者流产的胎儿多正常。

二、内分泌失调:雌激素过多与孕酮不足亦为早期流产的原因。因在妊娠12~14周正处于胎盘形成代替妊娠黄体功能的时期,易有内分泌失调,尤以黄体功能不足。此外,甲状腺素缺少,使细胞的氧化过程遭受障碍,以及甲状腺机能亢进与糖尿病等皆易发生流产。

三、胎盘异常与胎盘内分泌不足:早期妊娠时的蜕膜炎可使底蜕膜出血或增生,绒毛上皮细胞及蜕膜细胞被溶解,绒毛内血管阻塞,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运送,以致孕卵从附着处分离、出血而流产。此外如胎盘内巨大梗塞可使胎盘功能降低,影响胎儿生存,而前置胎盘、胎盘绒毛水肿变性致成流产者亦不少见。妊娠后母血中β-hCG、hPL、P、E2、雌酮,早孕时如这些激素值下降,则50%流产。

四、血型不合:由于以往妊娠或输血,致Rh因子、不合的ABO血型因子在母体中产生抗体,此次妊娠由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红细胞凝集而产生溶血,以致流产。

五、精神神经因素:如惊吓、严重精神刺激等也都可致成流产。近年来通过研究认为,噪音与振动对人的生殖有一定影响。

六、母体全身性疾病

1、严重的急性传染病和感染疾病:如大叶性肺炎,多伴发生高热导致子宫收缩,或/和胚胎死亡均可致流产。

2、慢性疾病:严重贫血、心脏病、心力衰竭可引起胎儿缺氧、窒息而死亡。慢性肾炎、严重高血压可使胎盘发生梗死或早剥离而引起流产。

3、营养不良或药物中毒:如维生素缺乏,特别是维生素E—生育醇的缺乏,汞、铅、酒精及吗啡等慢性中毒,均可引起流产。

七、生殖器官疾病 子宫畸形,如双角子宫、子宫腔纵隔,常为流产的原因。

八、免疫因素 对原因不明者,近年来研究发现多数与免疫因素密切相关。

检查

1、停经史:月经规则女性出现停经现象,可伴有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如停经月份长可伴有胎动。

2、阴道流血及腹痛:初时阴道流血较少,腹痛较轻呈阵发性,随病情发展阴道流血逐渐增多伴腹痛加重,阴道排出胚胎或胎儿胎盘等组织,后阴道流血减少并渐止,腹痛缓解并消失。

诊断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1、异位妊娠:患者有下腹突然剧痛,甚至发生休克,但阴道出血量少,与休克程度不符。腹部检查因为疼痛而拒按或有强烈的压痛反跳痛,有时有移动性浊音,阴道检查子宫附件有包块及触痛,后穹窿穿刺可抽出血液,有助诊断。

2、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常有月经紊乱史,子宫可较正常小或略大。

3、子宫肌瘤:无停经史,有月经紊乱现象,子宫均为增大或表现凹凸不平,较正常子宫硬。

4、绒毛膜上皮癌:常继发于水泡状胚胎块,流产或足月分娩之后,有阴道不规则流血,子宫增大变软,并有早期肺部转移癌,患者可有咳嗽、咯血及贫血、恶液质。

预防

完全流产西医治疗

完全流产多由难免流产发展而来。难免流产指流产已不可避免,应停止一切保胎措施,因为此时保胎已无任何意义,只会掩盖临床症状。此外,还应密切注意阴道排出物的形状、质地,有必要将排出物收集保留,待医生确认是完全流产后,再将排出物处理掉,因为如果是不完全流产就要进行刮宫,避免出现大出血。 在难免流产中如果胚胎完全排出,阴道出血常会减少或停止,腹痛也会减轻或消失。这叫做完全流产。如果确诊为完全流产,无感染征象,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恢复。如果胚胎组织只有一部分掉出来了,还留了一部分在宫腔内,这叫不完全流产,还会继续出血,还会有肚子痛的症状。所以,只要是出血多了,肚子疼得厉害了都要到医院去。千万要记住的是如果掉出“东西”,一定要拿去给医生检查。医生根据检查的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做手术清除宫腔里的不好的胚胎。

完全流产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