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刺,学术名词为骨疣 ( Bone Spur ),不是一个医学上确当的名词,因为它既非完全由骨构成,也不尖锐如刺。医学上的正确名称应该是骨疣。骨刺是关节因种种原因造成软骨的磨损、破坏,并促成骨头本身的修补、硬化与增生,是一种自然的老化现象,一般长骨刺就表示此人的脊椎进入老化阶段。然而, 骨刺并非老人家的专利,由于工作型态改变,许多人必须久坐、久站,若是加上姿势不正确,很容易年纪轻轻就使脊椎提早发生退化现象,而诱发骨刺的发生。
骨疣是脊椎退化过程中所伴随的一种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脊椎构造也会跟着退化,当骨头与软组织接壤的地方因长期承受压力、拉力、损伤,造成脊椎与脊椎间的软骨渐渐失去水分与弹性,致使骨骼出现退化性改变,这种骨骼退化性改变就会导致骨质增生,而形成骨疣。另外,反复活动或不适当的运动,也常会使关节部位的骨骼及软组织过度磨损,而长出骨刺。
骨疣不见得一定会产生症状,要看是否有压迫到神经根或是脊椎,如果没有的话就不会有什么让人不适的症状产生。相反,如果骨刺刚好压迫到附近的神经根或是压迫到脊椎,就可能会有身体僵硬不能灵活弯身、疼痛、红肿、麻痹、关节变形、肌肉无力等症状。
临床上,患者常常诉存在膝关节外伤病史,如膝关节的前方直接撞击硬物的病史。随后膝关节出现慢性疼痛不适,活动时加重,久坐后明显。屈伸关节时感到弹响伴疼痛,偶有关节被卡住的感觉,渗出很少。
查体时常发现膝前内侧部位关节线上方有局部压痛。偶尔在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中,股骨内髁有皱襞摩擦感或者摩擦音,在屈膝30°-40°时最易出现。有时沿髌骨内缘可触及这个增厚的纤维性皱襞。随关节活动时在股骨内髁上滑动,伴有疼痛。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 实验室检查可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骨刺
骨质增生的早期多为瘀邪交结,凝而不散,治疗应化瘀驱邪,舒筋通络。可服中药益桃仁10克,红花5克,当归15克,生地黄15克,川芎5克,赤芍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威灵仙15克,地龙10克,土鳖虫5克,乌梢蛇10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另用蝎子,蜈蚣各5克研末,每晚服2克,连服1月,病情会明显好转,巩固疗效可服六味地黄丸,每日2次,每次10克,连服3个月。如果病人已是骨质增生的后期,则多系肝肾不足,虚中夹实,不足者有阴虚,阳虚之分,夹实者有瘀结,湿热之别,病情比较复杂。阴虚者表现为口燥便坚,形瘦眩晕,阳虚者肢体畏寒,小便清长,阳痿滑泄,湿热者多有关节肿胀,关节内有积液,按之波动,屈伸不利。治疗以补肾软坚为主,可用下列中药:熟地15克,山萸肉10克,淮山药10克,丹参30克,皂角刺10克,穿山甲10克,威灵仙15克,生甘草5克。阴虚者加知母10克,龟板,鳖甲各12克,阳虚者加干姜10克,附片15克,瘀结者加桃仁10克,红花5克,湿热者加苍术10克,黄柏10克。
骨疣
骨疣的产生是脊椎因应退化而自行补强的一种现象,一般来说,如果没有压迫到神经的话,其实不需过分担心,随著年龄增加,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长骨刺的情形,而X光上出现骨刺也不见得就需要接受治疗,只有在骨刺压迫到神经引起其他症状时,才需要进一步进行益根治。
膝关节骨刺西医治疗
1、西药的特点是能够迅速的消炎止痛,但是这类药物多是激素药物,长期服用会损害到脏器,且只能起到暂时止疼的效果。
2、针灸理疗能够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起到疏通经络、消除局部的水肿和炎症、消炎止痛的作用。
3、牵引可减轻骨刺对局部神经、组织的压迫而起到暂时缓解疼痛的作用。
4、手术介入,通过手术方法刮除骨刺。
复健治疗
治疗骨刺也可以采热敷、超音波、电刺激、头部牵引术等方法。热敷是为了增加局部病态组织血液循环,改善肌肉的缺血现象。电刺激与超音波则是为了促进较深部肌肉构造血液循环。头部牵引则有拉开神经孔、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与减少关节负担的作用。
手术治疗
当药物治疗或是复健治疗 3个月以上,仍无法改善症状时,就必须进 一步施以手术治疗。初期可以进行后减压手术,将压迫神经的骨刺移除,这些手术包括椎板切除术、椎间盘切除术及椎体切除术。中期可接受脊椎内固定手术,以内固定气固定脊椎骨,再加上自体骨移植,以达到骨融合的目的。此外,利用「椎体护架」,可同时达到神经减压及脊椎矫正的效果。对於长期退化的脊椎,在作手术修复时,可重整变形的脊椎,降低病变处的负荷。而若是关节已经全面性遭到破坏时,就须施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以恢复关节的功能。
膝关节骨刺中医治疗
对骨刺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原理主要是借助经络的通路发挥药物的通经走络、行滞去瘀、疗骨祛湿、舒筋活血、驱风散寒的功能,具有作用持久、治疗彻底等方面的优势。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