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息肉,肛管或直肠粘膜上的新生物,多数是带蒂的圆形或椭圆的肿物 其蒂的大部分是肠黏膜由于肠蠕动或粪便牵拉延长所致。发病因素如饮食因素、炎症刺激、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性损伤以及遗传因素等都可能引起肛门息肉,多因粪便慢性刺激而引起,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少数可恶变,息肉与大肠恶变的发病极为密切。肛门息肉单发性居多,多发性的占少数。
如饮食因素、炎症刺激、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性损伤以及遗传因素等。
肛门息肉的主要症状为便血、脱垂、肠道刺激症状。
肛门息肉是指发生在肛管或直肠粘膜上的新生物,多因粪便慢性刺激而引起,为常见的良性肿瘤。
位置靠近肛门又带蒂的息肉,在排便时脱出,医生通过肉眼观察就可诊断,但有时是多个息肉同时存在,还是应进一步详细检查。不能确定病情时,应通过直肠镜观察肿块外形。因为肛门息肉可以和结肠息肉同时发生,所以发现息肉后应进一步做结肠镜检查,同时镜下取活组织作病理检查,以确定息肉的性质,以便选定治疗方法。
1、息肉合并溃疡感染时,可有粘液血便和里急后重感。
2、肛门息肉的症状便血:为鲜血、被盖于粪便表面而不与其混合。直肠下端的带蒂息肉排便时可脱出肛门外。
3、若发现多个息肉时,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镜检,排除多发息肉及结肠息肉病。肛门息肉是一种直肠核膜增生的赘生物,是临床上常见的出血性疾患。因息肉多少、位置高低、性质不同,可分为腺瘤性息肉、乳头状息肉、炎性息肉(炎性息肉。
4、直肠指检:直肠中、下段的息肉,指检可触及柔软、光滑、活动的结节。
5、肛门息肉的症状直肠镜检:腺瘤性息肉呈圆形,表面粘膜淡红且有光泽。绒毛乳头状腺瘤为分叶状,形似菜花,软如海绵的大息肉。炎性息肉蒂长色红。增生性息肉多呈丘状隆起结节。
肛门息肉西医治疗
一、日常治疗
多注意休息,重症患者需卧床休息,调整饮食,给以高营养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及厚腻食物。
二、药物治疗
疾病本身治疗:1、枯痔散疗法:将枯痔散涂于痔核表面,使痔核坏死、干枯脱落、伤口自愈,该法适用于Ⅲ期内痔及嵌顿痔。
2、口服中药:运用益气固脱、收敛止血、涩肠化痔的内服中药,以减少出血或使出血停止、痔核缩小、减少脱出、减或消除症状,该法适用于任何患者。
3、外用药物:一是采用清热解毒,固脱涩肠的中药,煎汤外洗,如苦参汤。可用于各种病人,均有较好疗效。二是运用皮肤易吸收之中药或中西药合剂,作成药膏、药布、贴于脐部或骶尾部之长强穴进行治疗,也有很好的疗效。
疾病症状治疗:1、对于腹泻病人,可给予缓泻药物,口腹复方苯乙哌啶,易蒙停等,还可用甲硝唑等保留灌肠。
2、腹痛者,予以解痉镇痛药物治疗,肌注阿托品或口服普鲁苯辛等药物治疗。
3、便血者可用止血药物,如止血定、维生素K、安络血、立止血等。
三、外科治疗
1、纤维结肠镜下电灼切除:肠镜直视下电灼切除息肉已成为当今息肉外科治疗的常用手段,对于有蒂息肉或较小的广基息肉,可在纤维结肠镜下用圈套器从息肉根蒂部电灼切除。但治疗过程中须格外小心,否则可引起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2、手术切除:直肠息肉可于肛镜卜自根蒂部手术摘除,注意息肉根蒂部须干净彻底切除,否则可致术后复发,通常是切除后将息肉根蒂部结扎,任其自行坏死脱落。手术切除是直翻息肉经常采用的治疗手段。
3、套扎疗法:近年来亦有采用套扎器在肛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下套扎住息肉基蒂部,任其自行缺血坏死脱落,达到治愈目的。但要注意套扎蒂部脱落时有时会伴随出血,须复查以防止并发症出现。
4、注射疗法:注射法是采用硬化剂或坏死剂注射于息肉基底部阻断其血液循环使其坏死脱落。常用药物有5%鱼肝油酸钠或6%~8%明矾注射液,亦有用95%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的。
5、微波治疗:微波治疗是利用微波热效应将息肉烧灼切除,近年来微波治疗趋于普遍,通常是采用特殊微波治疗仪在结肠内窥镜直视下行烧灼切除术,操作中须小心谨慎,否则烧灼过度可致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肛门息肉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