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风寒

风寒

概述

风寒为中医的病因学术语,指风和寒相结合的病邪。《素问·玉机真脏论》:“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机体感受风寒后,临床表现可见有恶风寒,发热,头痛,项强、身痛,鼻塞流涕,咳嗽、舌苔薄白,脉浮紧等症状。治疗以祛风散寒为大法,可采用中药内服或非药物疗法,效果明显。

病因

风邪为百病之长,为外邪致病的主因,易与他邪相合,不同的季节,每与时令之气相合伤人,而表现不同证候,如秋冬寒冷之季,或夏季空调温度过低,造成风与寒合,机体卫外不固,形成外感风寒证,寒性收引,凝滞,易闭塞皮毛,邪郁于肺卫,肺失宣降,卫阳失于温煦,而表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检查

如风寒束表,证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咳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淡红,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如风寒袭肺,还可见咳嗽、咽痒、鼻塞、流涕、多嚏,恶风、咳痰色白质稀、口不渴、头痛、无汗,舌淡红苔白,脉浮或浮紧等症状。

诊断

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及舌脉进行诊断。

预防

风寒西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风寒中医治疗

1.风寒束表

(1)证候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咳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淡红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2)治则祛风散寒解表。

(3)主方荆防败毒散或葛根汤加减。

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卷八

【处方】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枳壳 茯苓 防风 荆芥 桔梗 川芎各4.5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败毒消肿。治凤寒感冒初起,恶寒发热,头疼身痛,苔白,脉浮者;疮肿初起,见表寒证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温服。

2.风寒袭肺

(1)证候咳嗽、咽痒、鼻塞、流涕、多嚏,恶风、咳痰色白质稀、口不渴、头痛、无汗,舌淡红苔白,脉浮或浮紧。

(2)治则祛风散寒、宣肺止咳。

(3)主方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三拗汤:《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甘草(不炙)、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上等分。

【功能主治】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多痰,胸满气短。

【用法用量】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姜钱五片,同煎至一盏,去滓,通口服,以衣被盖覆睡,取微汗为度。

止嗽散:《医学心悟》卷三

【处方】桔梗(炒)荆芥 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各1千克 甘草(炒)360克 陈皮(水洗,去白)500克

【功能主治】止嗽化痰,宣肺解表。治诸般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9克,食后及临卧用开水调下,初感风寒,生姜汤调下。

【备注】方中紫菀、百部、白前止咳化痰;桔梗、橘红宣肺理气;荆芥祛风解表;甘草调和诸药。七味相配,共奏止嗽化痰,宣肺解表之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