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临床常表现为贫血、消瘦、大便次数增多,变形,并有粘液血便。有时出现腹部肿块和肠梗阻症状。好发部位以直肠为主,乙状结肠为次,其他部位较少。
1、饮食结构不合理:
肠道肿瘤的病因与饮食结构不合理有关,肥甘厚味、高热量、低纤维的食物吃得过多,同样阻碍了肠胃的蠕动,促进了毒素的堆积和吸收,引起肠道肿瘤的高发。
2、慢性大肠炎症:
经过统计调查,发现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发生该疾病的风险较正常人高十倍左右,出血性溃疡性结直肠炎突恶变风险性更大,病程超过十年者,有百分之五十发展为癌。
3、环境因素:
环境的改变也易引起肠道肿瘤的出现,随着生活的日益现代化、日益工业化,房内装修,废气污染,农药滥用等因素导致了我们免疫能力的降低,同样属于常见的肠道肿瘤的病因。
4、遗传:
遗传也是主要的引起肠道肿瘤的病因。 25%的肠癌发生在有肠癌病史的家庭里。有些家庭的绝大多数成员易长息肉,如果任其发展的话,肠癌的发病率同样也是25%。5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做好各种措施预防肠癌。因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50%会长大肠息肉。 而我们却不知道这些大小不一的息肉哪些会发展成肠癌。
一、肠息肉:临床症状常不明显,即使出现某些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泻、便秘等,也因较轻微和不典型而被人忽视。一般多以便血、大便带血、黏液血便来就诊,常误诊为痔疮等肛门疾患或痢疾而延误其必要的检查。
二、肠癌:
1、肠癌初期以便血为主,其次是大便习惯改变,排便不尽感,里急后重等,此外还极易引起梗阻现象,产生肠道刺激症状等。肠癌有很多突出的临床表现, 患者还需多加小心。肠癌初期表现,以无痛便血为主,血液呈红色或鲜红色,与早期内痔的症状非常相似,后期便血多为暗红色,混有粪便之粘液血便或脓血便。
2、其次大便习惯改变是肠癌中晚期的典型表现,由于直肠肿块及其产生的分泌物 ,可产生肠道刺激症状,导致患者出现便意频繁、排便不尽感、里急后重等症状,但排出物多是粘液脓血状物,此时粪便形状也发生了改变,大便越来越细。
3、由于癌肿绕肠壁周径浸润,使肠腔狭窄,尤在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多为狭窄型硬癌,极易引起梗阻现象。晚期直肠癌患者,由于疾病长期慢性消耗,会出现一些全 身恶变病质。此外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不明原因的消瘦、乏力、食欲减退,患者一定要及时注意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4、肠癌到晚期常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如膀胱和前列腺等邻近组织,引起尿频、尿急和排尿困难。侵及骶前神经丛,出现骶尾和腰部疼痛。直肠癌还可以向远处转移到肝脏,引起肝肿大,腹水、黄疸,甚至恶液质等表现。
根据临床病史和实验室检查可诊断。
肠道肿瘤西医治疗
一、肠息肉:
肠息肉的处理原则是发现息肉即行摘除。目前摘除息肉的方法主要是内镜下行各种摘除法。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及蒂的有无、长短粗细而分别采用:
1、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主要用于有蒂息肉;
2、高频电凝灼除法:主要用于多发半球状小息肉;
3、高频电凝热活检钳法:目前很少应用,主要被②④法取代;
4、活检钳除法:主要用于单发或少数球状小息肉,简便易行,又可取活组织病理检查;
5、激光气化法和微波透热法:适于无需留组织学标本者;
6、粘膜剥离嵌除法:主要用于扁平息肉或早期癌患者;
7、“密接”摘除法:主要用于长蒂大息肉,难以悬于肠腔者采用大息肉密接肠壁电凝切除法;
8、分期批摘除法:主要用于10~20颗以上息肉患者无法一次切除者;
9、内镜、外科手术联合治疗法:主要用于息肉病患者,即将息肉稀疏区以手术切除,这样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又可维持大肠正常功能。
二、肠癌:
目前肠癌的治疗多采用综合治疗的方式,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靶向治疗等。
1、手术是大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按照治疗目的,手术可分为根治性和姑息性两种。
2、放疗主要是针对直肠癌而言,能够加强局部控制,减少复发。术前放疗还有助于提高切除率和保肛率。术后继续放疗可减少复发。
3、 化疗在大肠癌治疗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术前化疗可以使病灶缩小,增加手术切除率;其次,术后化疗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可以杀灭残存病 灶,减少复发和转移,从而达到根治大肠癌的目的;最后,对于晚期大肠癌患者,化疗可以作为姑息性的治疗手段,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存活时间。
4、靶向治疗分子靶向治疗是一种新型,并已被证实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肿瘤的不同的特异性位点,抗肿瘤药物靶向性地与其发生作用从而杀死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组织影响较小。与传统化疗相比,靶向治疗不良反应要轻 。
肠道肿瘤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