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粘膜层,且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但可向近端扩展,以致遍及整个结肠。主要症状也有腹泻、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根据蒙特利尔分型分为:E1型(直肠)、E2型(左半结肠)、E3型(广泛结肠)。溃疡性直肠炎是一种病变局限在直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炎症,属于溃疡性结肠炎蒙特利尔分型中的E1型。临床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主要症状。其镜下病变为直肠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和溃疡。
病因不明,但其发病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 单卵双胎可同患本病,发病率为6%-16%,而双卵双胎为0-5%。
2.感染 微生物感染与本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人们长期关注的目标,但至今未发现直接特异性的病原体。有人认为 ,可能与双链球群、志贺菌、RNA病毒等有关,某些微生物致病原及其毒素能引起与溃疡性直肠炎相似的肠道炎症反应,提示微生物感染是可能的病因之一。
3.环境因素 本病在社会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发病率较高。在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室内工作及评审活动较少的人群中发病率高,而贫困地区、体力劳动者中发病率低。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善,人们接触致病菌的机会减少,婴儿期肠粘膜缺乏足够微生物刺激,削弱粘膜屏障防御作用,粘膜中IgA较少,以致针对病原菌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吸烟对溃疡性直肠炎患者起保护作用,可能与尼古丁有关,尼古丁降低肠道粘膜的通透性,减少肠道粘液的分泌,降低前列腺素E2的水平,抑制自然杀伤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活性,减少直肠血流量等。
4.免疫 本病常有免疫调节的异常。
大多数的学者认为本病的发病以遗传因素为背景,感染和环境因素只是启动肠道免疫和非免疫系统,使肠道粘膜对抗原呈高敏状态,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最终导致肠粘膜细胞慢性炎症和组织损伤且难以自限,即宿主免疫反应与疾病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一般起病缓慢,少数急骤。病情轻重不一。易反复发作,发作的诱因有精神刺激、过度劳累、饮食失调、继发感染等。
1.腹部症状
(1)血性腹泻。
(2)腹痛。
(3)里急后重。
(4)其他。
2.全身症状 一般体温正常,可有轻度贫血。急性期可有发热。重症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水、电解质紊乱、蛋白质、维生素从肠道丢失致体重减轻,体力下降。
根据临床症状和各项实验室的检查进行诊断。
溃疡性直肠炎西医治疗
(1)饮食治疗:腹泻期要注意补充营养,适当减少饮食中纤维素成分,以易消化富含叶酸、铁、钙、镁、锌等微量元素的流质饮食为宜。避免牛奶及乳制品。严重者最初几天宜禁食,可用静脉高营养治疗,使肠道得到休息。
(2)心理治疗:做好患者思想工作,尽量全身放松,精神过度紧张者,可用镇静剂如安定、舒乐安定等。
溃疡性直肠炎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