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

概述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或多种造血干细胞及祖细胞恶变,失去正常的增殖、分化及成熟能力,无控制的持续增殖,逐步取代骨髓并经血液侵润至全身组织及器官。是一种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俗称血癌。其特点为骨髓中白血病细胞肿瘤性增殖,侵犯人体的每个脏器,使脏器功能受损,产生相应临床表现。骨髓象检查是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急性白血病临床上主要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两类。男性略多于女性。

病因
病毒(10%):

人类白血病的病毒病因研究已有数十年历史,但至今只有成人T细胞白血病肯定是由病毒引起的,其他类白血病尚无法证实其病毒因素,并不具有传染性。

电离辐射和化学物质(15%):

电离辐射有致白血病作用,其作用与放射剂量大小和照射部位有关,一次大剂量或多次小剂量照射均有致白血病作用。苯致白血病作用比较肯定,苯致急性白血病以急粒和红白血病为住。

遗传因素 (15%):

遗传是指经由基因的传递,使后代获得亲代的特征。遗传学是研究此一现象的学科,目前已知地球上现存的生命主要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除了遗传之外,决定生物特征的因素还有环境,以及环境与遗传的交互作用。某些白血病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急性白血病在临床上分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blastic leukemia AML)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ALL)。

检查

1、起病 白血病起病急骤或缓慢,儿童及青少年病人多起病急骤,常见的首发症状包括:发热,进行性贫血,显著的出血倾向或骨关节疼痛等,起病缓慢者以老年及部分青年病人居多,病情逐渐进展,此类病人多以进行性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劳累后心慌气短,食欲缺乏,体重减轻或不明原因发热等为首发症状,此外,少数患者可以抽搐,失明,牙痛,齿龈肿胀,心包积液,双下肢截瘫等为首发症状起病。

2、发热和感染

A、发热是白血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发生再疾病的不同阶段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热型,发热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其中以咽峡炎,口腔炎,肛周炎最常见,肺炎,扁桃体炎,齿龈炎,肛周脓肿等也较常见,耳部发炎,肠炎,痈,肾盂肾炎等也可见到,感染严重者还可发生败血症,脓毒血症等。

B、感染的病原体以细菌多见,在发病初期,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病毒感染虽较少见但常较凶险,巨细胞病毒,麻疹或水痘病毒感染易并发肺炎,须注意。

3、出血 出血亦是白血病的常见症状,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肤,牙龈,鼻腔出血最常见,也可有视网膜,耳内出血和颅内,消化道,呼吸道等内脏大出血,女性月经过多也较常见并可是首发症状,AML的M3和M5亚型出血更严重,尤其是M3病人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颅内出血而死亡。

4、贫血 早期即可出现,少数病例可在确诊前数月或数年先出现难治性贫血,以后在发展成白血病,病人往往伴有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下肢浮肿等症状,贫血可见于各类型的白血病,但更多见老年AML病人,不少病人常以贫血为首发症状。

 

诊断

诊断标准

1、临床症状 急骤高热,进行性贫血或显著出血,周身酸痛乏力。

2、体征 皮肤出血斑点,胸骨压痛,淋巴结,肝脾肿大。

3、实验室:

A、血象 白细胞总是明显增多(或减少),可出现原始或幼稚细胞。

B、骨髓象 骨髓有核红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50%以下,原始细胞≥30%,可诊断为急性白血病;如骨髓有核红细胞≥50%,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比例≥30%,可诊断为急性红白血病。

鉴别诊断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C、恶性组织细胞病。

D、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预防

急性白血病西医治疗

治疗原则

总的治疗原则是消灭白血病细胞群体和控制白血病细胞的大量增生,解除因白血病细胞浸润而引起的各种临床表现。

支持治疗

(1)注意休息:高热、严重贫血或有明显出血时,应卧床休息。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感染的防治:严重的感染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因此防治感染甚为重要。病区中应设置“无菌”病室或区域,以便将中性粒细胞计数低或进行化疗的人隔离。注意口腔、鼻咽部、肛门周围皮肤卫生,防止粘膜溃疡、糜烂、出血,一旦出现要及时地对症处理。食物和食具应先灭菌。口服不吸收的抗生素如庆大毒素、粘菌素和抗霉菌如制霉菌素、万古霉素等以杀灭或减少肠道的细菌和霉菌。对已存在感染的患者,治疗前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便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一般说来,真菌感染可用制霉菌素、克霉唑、咪康唑等;病毒感染可选择Ara-c、病毒唑。粒细减少引起感染时可给予白细胞、血浆静脉输入以对症治疗。

(3)纠正贫血:显著贫血者可酌情输注红细胞或新鲜全血;自身免疫性贫血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丙酸睾丸酮或蛋白同化激素等。

(4)控制出血:对白血病采取化疗,使该病得到缓解是纠正出血最有效的方法。但化疗缓解前易发生血小板减少而出血,可口服安络血预防之。有严重的出血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输全血或血小板。急性白血病(尤其是早粒),易并发DIC,一经确诊要迅速用肝素治疗,当DIC合并纤维蛋白溶解时,在肝素治疗的同时,给予抗纤维蛋白溶解药(如对羧基苄胺、止血芳酸等)。必要时可输注新鲜血或血浆。

(5)高尿酸血症的防治:对白细胞计数很高的病人在进行化疗时,可因大量白细胞被破坏、分解,使血尿酸增高,有时引起尿路被尿酸结石所梗阻,所以要特别注意尿量,并查尿沉渣和测定尿酸浓度,在治疗上除鼓励病人多饮水外,要给予嘌呤醇10mg/kg·d,分三次口服,连续5~6天;当血尿酸>59um01/L时需要大量输液和碱化尿液。

急性白血病中医治疗

【主症】壮热口渴,皮肤紫癜,齿鼻衄血,血色鲜红,黑便。舌质红苔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羚羊角粉,赤芍药,生地黄,牡丹皮,龙葵,生石膏,玄参,茜草,黄芩,白花蛇舌草,大青叶,白茅根,栀子,半枝莲。每日1剂,水煎服。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