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与何侧心室或心房受累有密切关系,临床上左心衰竭最常见。左心衰竭的临床特点主要是由于左心房和(或)右心室衰竭引起肺瘀血、肺水肿;而右心衰竭的临床特点是由于右心房和(或)右心室衰竭引起体循环静脉瘀血和水钠潴留,在发生左心衰竭后,右心也常相继发生功能损害,最终导致全心衰竭。
前负荷过重心室舒张回流的血量过多,如主动脉瓣或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均可使左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导致左心衰竭;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可使右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导致右心衰竭,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等高心排血量疾病,由于回心血量增多,加重左,右心室的舒张期负荷,而导致全心衰竭。
后负荷过重(30%):后负荷过重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或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使左心室收缩期负荷加重,可导致左心衰竭,肺动脉高压,右心室流出道梗阻,使右心室收缩期负荷加重,可导致右心衰竭。
心肌收缩力减弱(15%):心肌收缩力的减弱常见的如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心肌缺血或坏死,各种原因的心肌炎(病毒性,免疫性,中毒性,细菌性),原因不明的心肌病,严重的贫血性心脏病及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等,心肌收缩力均可有明显减弱,导致心力衰竭。
心室收缩不协调和心室顺应性减低(15%):心室收缩不协调冠心病心肌局部严重缺血招致心肌收缩无力或收缩不协调,如室壁瘤。心室顺应性减低如心室肥厚,肥厚性心肌病,心室的顺应性明显减低时,可影响心室的舒张而影响心脏功能。
二、诱发因素
(一)感染病毒性上感和肺部感染是诱发心力衰竭的常见诱因,感染除可直接损害心肌外,发热使心率增快也加重心脏的负荷。
(二)过重的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
(三)心律失常尤其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均可使心脏负荷增加,心排血量减低,而导致心力衰竭。
(四)妊娠分娩妊娠期孕妇血容量增加,分娩时由于子宫收缩,回心血量明显增多,加上分娩时的用力,均加重心脏负荷。
(五)输液(或输血过快或过量)液体或钠的输入量过多,血容量突然增加,心脏负荷过重而诱发心力衰竭。
(六)严重贫血或大出血使心肌缺血缺氧,心率增快,心脏负荷加重。
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与何侧心室或心房受累有密切关系,左心衰竭的临床特点主要是由于左心房和(或)右心室衰竭引起肺瘀血,肺水肿;而右心衰竭的临床特点是由于右心房和(或)右心室衰竭引起体循环静脉瘀血和水钠潴留。
一、左心衰竭
(一)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主要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主要由于急性或慢性肺瘀血和肺活量减低所引起,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一种表现,病人常在熟睡中憋醒,有窒息感,被迫坐起,咳嗽频繁,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
(二)咳嗽,咳痰,咯血,是肺泡和支气管粘膜淤血所致,开始常于夜间发生,坐位或立位时咳嗽可减轻,白色浆液性泡沫状痰为其特点,若支气管粘膜下形成的扩张的血管破裂,则可引起大咯血。
(三)其它:可有疲乏无力,失眠,心悸,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等。
二、右心衰竭
(一)上腹部胀满:是右心衰竭较早的症状,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上腹部胀痛。
(二)颈静脉怒张:是右心衰竭的一个较明显征象。
(三)水肿:心衰性水肿多先见于下肢,呈凹陷性水肿,重症者可波及全身,下肢水肿多于傍晚出现或加重,休息一夜后可减轻或消失。
(四)紫绀:右心衰竭者多有不同程度的紫绀。
(五)神经系统症状:可有神经过敏,失眠,嗜睡等症状。
(六)心脏体征:主要为原有心脏病表现。
三、全心衰竭
是右心衰继发于左心衰而形成的全心衰,当右心衰竭出现之后,右心排血量减少,因此阵发性呼吸困难等肺淤血症状反而有所减轻,扩张型心肌病等表现为左右心室同时衰竭者,肺淤血征往往不很严重,左心衰竭的表现主要为心排血量减少的相关症状和体征。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鉴别诊断
一、心性哮喘与支气管哮喘的鉴别前者多见于中年以上,有心脏病史及心脏增大等体征,常在夜间发作,肺部可闻干,湿罗音,对强心剂有效;而后者多见于青少年 无心脏病史及心脏体征,常在春秋季发作,有过敏史 肺内满布哮鸣音,对麻黄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氨茶硷等有效。
二、右心衰竭与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等的鉴别三者均可出现肝脏肿大,腹水,但右心衰竭多伴有心脏杂音或肺气肿,心包积液时扩大的心浊音界可随体位而变动,心音遥远,无杂音,有奇脉;缩窄性心包炎心界不大或稍大,无杂音,有奇脉。
三、临床上还需对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作一个鉴别诊断,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与何侧心室或心房受累有密切关系,左心衰竭的临床特点主要是由于左心房和(或)右心室衰竭引起肺瘀血,肺水肿;而右心衰竭的临床特点是由于右心房和(或)右心室衰竭引起体循环静脉瘀血和水钠潴留。
慢性心力衰竭西医治疗
一、心力衰竭的治疗:
(一)减轻心脏负荷。
1、休息。
2、控制钠盐摄入:减少钠盐的摄入,可减少体内水潴留,减轻心脏的前负荷,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措施。
3、利尿剂的应用。常用利尿剂:
(1)噻嗪类:双氢克尿塞、氯噻酮等。
(2)袢利尿剂:速尿,利尿酸钠,丁苯氧酸。
(3)保钾利尿剂:安替舒通,氨苯喋啶。
(4)碳酸酐酶抑制剂:醋氮酰胺。
4、血管扩张剂的应用:血管扩张剂治疗心力衰竭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减轻前或(和)后负荷来改善心脏功能。可为分:①静脉扩张剂,如硝酸甘油和硝酸盐类等;②小动脉扩张剂,如肼苯哒嗪、敏乐啶等;③小动脉和静脉扩张剂,如硝普钠、酚妥拉明、哌唑嗪、巯甲丙脯酸等。静脉扩张剂可减轻后负荷。
(二)加强心肌收缩力。
洋地黄类药物的应用:常用制剂:如毒毛旋花子甙K、G、西地兰、地高辛、洋地黄叶、洋地黄毒甙等。
(三)其他治疗。
1、有呼吸困难者可给予吸氧。
2、并发症及其治疗:心力衰竭时常见的并发症及其治疗如下:
(1)呼吸道感染:较常见。
(2)血栓形成和栓塞。
(3)电解质紊乱。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治疗
1、气阴两虚
【证候】心悸喘促,动则加重,甚则倚息不得卧,疲乏无力,头晕,自汗盗汗,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口燥咽干,舌红,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生脉散合炙甘草汤。若伴有心前区疼痛,舌有瘀斑,为瘀阻心脉,可加丹参、川芎、檀香、红花活血化瘀。若夹饮邪,症见咳吐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可加葶苈子泻肺化饮
2、水饮凌心
【证候】心悸气短,咳嗽而喘,咳白痰或泡沫样痰,尿少浮肿,舌质暗、苔白滑,脉滑数
【治法】利水化饮
【方药】 苓桂术甘汤加味。若喘促气憋,倚息不得卧,咳痰咯血,为痰热壅肺,可加葶苈大枣泻肺汤泻肺逐饮。痰多黏腻,胸闷气逆,为浊痰壅塞,气道不利,加皂荚丸以豁痰利气
3、 血瘀水阻
【证候】心悸气短,活动后加重,下肢水肿,口唇青紫,胁下痞块,舌紫暗,苔薄腻,脉沉涩或结代
【治法】 化瘀利水
【方药】血府逐瘀汤合五苓散。若瘀血较重,胸部疼痛加丹参、生蒲黄、五灵脂化瘀止痛。若兼气虚,症见心悸气短,劳累后更甚,加人参、黄芪补益心气
4、阳气虚脱
【证候】心悸喘促,不能平卧,甚则张口抬肩,烦躁不安,面色青灰,四肢厥冷,昏厥谵妄,舌质紫暗,脉沉细欲绝
【治法】回阳救逆,益气固脱
【方药】参附汤。如手足厥冷,脉微欲绝,大汗不止,为阳脱重证,可加龙骨、牡蛎以重镇潜敛以回阳救逆,加炙甘草补益心气
其他治疗方法
1、针刺疗法
【治法】调理心气,安神定悸。以手厥阴、手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内关、郄门、神门、厥阴俞、巨阙
【配穴】心胆虚怯者,加胆俞;心脾两虚者,加脾俞、足三里;阴虚火旺者,加肾俞、太溪;水气凌心者,加膻中、气海;心脉瘀阻者,加膻中、膈俞;善惊者,加大陵;多汗者,加膏盲;烦热者,加劳宫;耳鸣者,加中渚、太溪;浮肿者,加水分、中极
【操作】毫针平补平泻法
2、耳针法 选交感、神门、心、脾、肝、胆、肾,毫针用轻刺激。亦可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3、刮痧疗法 患者取坐位,疼痛剧者先取仰卧位,术者首先在刮治部位涂以活血化瘀作用的刮痧介质,然后以中等力度刮胸部穴位3~5分钟,刮至局部出现痧痕为好。继刮手部穴位,刮至局部潮红。然后患者转侧卧位,术者以较重力度刮背部穴位,刮至局部痧痕显现
具体穴位如下: 背部:肺俞、心俞、肾俞。 胸腹部:天突、膻中、天枢、中脘、水分、气海
上肢部:内关、间使、通里、少府
(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