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蝶窦恶性肿瘤

蝶窦恶性肿瘤

概述

蝶窦恶性肿瘤临床少见,据Godtfiedson(1947)分析218例鼻窦恶性肿瘤,以发生于上颌窦者最多,占86.7%,筛窦占43.6%,蝶窦占2.3 %。蝶窦恶性肿瘤分原发和继发两种,继发于远处器官转移的有前裂腺癌、骨髓瘤、甲状腺癌,甲状腺癌、肺癌、肝癌,乳腺癌、肾癌等。由邻近器官肿瘤侵入者,主要有鼻腔中的鼻窦、鼻咽和蝶鞍部肿瘤。Barrs(1974)认为蝶窦转移肿瘤,远处转移多于邻近器官转移。

病因
长期慢性炎症刺激(30%):

临床上各组鼻窦炎发病率与各鼻窦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基本相似,均以上颌窦最常见,筛窦次之,再次为额窦,而蝶窦少见。

良性肿瘤恶变(20%):

鼻息肉或内翻性乳头状瘤反复发作,多次手术后有恶变危险。另有鼻硬结病、小涎腺混合瘤、神经鞘膜瘤、纤维瘤等,均有可能恶变。

放射性物质(15%):

因鼻及鼻窦良性病变而行放疗者,若干年后有可能诱发恶性肿瘤。

外伤(10%):

肉瘤病人常有外伤病史。

致癌物质(20%):

长期吸入某些刺激性或化学物质,如镍、砷、铬及其化合物、硬木屑、软木料粉尘等。

检查

据Alexander(1963)报道,原发于蝶窦的恶性肿瘤有鳞状细胞癌,淋巴上皮癌,未分化癌,圆柱细胞癌,腺癌,巨细胞瘤,造釉细胞瘤,恶变的内翻性乳头状瘤等,由于蝶窦壁骨质菲薄,易被肿瘤破坏,故最早引起的症状与体征是蝶窦邻近器官受侵所致,转移癌较原发癌的破坏过程更快,临床发现经颈淋巴转移者甚少,Wyllie(1973)报告6例蝶窦肿瘤仅有2例发现颈淋巴结转移。

蝶窦恶性肿瘤多在成年后发病,无性别差异,原发性蝶窦恶性肿瘤,随着肿瘤扩大和压迫神经可出现进行性头痛,头痛常位于眶深部或球后,颈侧深处或额顶部深处,有时位于枕部,并向颈后扩散,也有头痛不显著者,这时最容易误诊,肿瘤向侧壁发展,最先发生外展神经麻痹,眼球内斜,复视,后滑车神经及动眼神经也相继麻痹,临床表现眼球固定,上睑下垂,瞳孔散大,视神经受压可出现视力减退或失明,眼部症状可由单侧逐渐发展为双侧,并常伴有眼球突出,如侵犯蝶鞍,可出现垂体功能低下症状,也可表现为尿崩症,蝶窦转移癌除有上述症状及体征外,在全身体检中常可发现远处原发癌的症状与体征,故临床医生对蝶窦的占位性病变,应特别注意进行全身系统检查,以避免只重视局部而造成的误诊。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确诊。

本病需与鼻咽癌,蝶窦粘液囊肿,蝶鞍内及鞍旁肿瘤相鉴别。

鼻咽癌是原发于鼻咽粘膜被覆上皮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变频高,自然生存时间平均为18.7个月,起病隐蔽,早期不易被发现。

预防

蝶窦恶性肿瘤西医治疗

蝶窦恶性肿瘤,尽管采取综合治疗,其预后仍较差。特别是继发于远处器官或有颈淋巴转移者。

一、手术治疗:   

对原发肿瘤,可经鼻中隔进行蝶窦开放和肿瘤切除,但术中必须警惕肿瘤腐蚀侧骨壁后,瘤体与颈动脉粘连,盲目钳取肿瘤极易致颈动脉破裂而发生致死性出血。避免方法是在显微镜下分次切除肿瘤,如发现有明显搏动且和瘤体粘连,不应强行切除。   

二、化学治疗(放疗):   

其残留部分可行补充放疗,仍可获得满意效果。Van Wart曾用钴-60治疗7例,其中有1例未分化癌成活5年,照射剂量为45~55Gy,于一年内重复4次,其余病例皆在半年至2年内死亡。

蝶窦恶性肿瘤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